因錢而亡身,乃“貪如火,不遏則燎燃;欲似水,勿止則自溢”所致。雖說,歷來就有“貪墨之欲,肇禍之門”的告誡與警示,以及“廟堂之上,朽木為官,殿陛之間,禽獸食祿”之嘲諷,然而,由于舊時官場貪墨成風,(“貪以敗官為墨,不潔不稱”。代指貪污)腐敗成性,致使生靈涂炭而民不聊生。歷來,有正義感的文人以刺世象之不平及官場不正之風的詩甚多,其中,不乏具有震聾發(fā)聵的啟迪和教益,這足以令后人因心生感慨而為之借鑒。
后魏時期的吏部尚書元修義,惟事賄賂,官之大小皆有定價。以致,中散大夫高居當眾呼天唱賊。有人問高居:“白日公庭,安得有賊?”高居手指元修義說:“此座上者,違天子明詔,物多者得官,京師白劫,此非大賊乎?”元修義聞知,頓時大驚失色。高居卻一邊走一邊罵,遂忿忿而出。
五代時宋州縣令趙在禮因貪暴逾制,百姓苦之。上司著其調往永興,百姓欣賀曰“拔卻眼中釘矣!”趙聞知,乃復求原任,但對每歲戶口,不論主客,則一律另行加征一千錢,美名其曰“拔釘錢”;南唐時期的廬州府尹張崇,因其所為不法,世人厭之。曾入覲(指地方官員入朝進見帝王),廬人皆曰“渠伊想必不復來矣!”張崇回歸后,以每日計索而取“渠伊錢”。次年,又入覲,民間私傳恐有被罷府之議。但卻再也不敢實指,路人途中相遇,對視皆以捋須相慶。殊不知,張崇卻榮歸復回,卻另行征“捋須錢”。二人厚顏無恥,巧立名目地公開貪腐,可謂是無以復加而再無出其右者。
古籍《集校注》中記有一則李光孝的自述:“予早作,坐南戶。二蚊止于足,聽厭而欲驅之。其一揚去,其一伏而不飛。蓋貪而不知止者,遂撲之。因托以詩而警夫貪墨者。‘利口端能作禍樞,來從下士即紛拿。飽思揚去僅免死,貪不知休或殞軀。去楚原非愛醴酒,假齊終必化梟菹。二蟲得失置勿論,門外碧山如畫圖。’”此詩借物說理,構思堪稱絕妙!
另,一仕宦貪墨尤甚,當他離任時,府庫為之一空。民間因此為其作德政云:“來時蕭索去時豐,官帑民財一掃空;只有江山移不去,臨行寫入畫圖中。”(官帑:指國庫里的錢財)因其貪腐致使私家日富而公室日貧,這可真算得上是空前絕后的創(chuàng)舉了。
元代詩人盧琦針對官府對老百姓巧立名目地恣意搜刮盤剝,寫詩諷曰:“龍山兵火后,百里總蕭疎。官帑需新賦,公田索舊租”。明朝嘉靖年間,有一縫衣者以錢賄賂而得冠帶,顧震山以詩嘲之:“近來仕路太糊涂,強把裁縫作士夫。軟翅一朝風蕩盡(軟翅指官帽兩邊的裝飾,有長條形及圓形),分明兩個剪刀箍”;又,昔日荊州太守貪虐,民怨日積,乃有人興謠而諷之:“食祿乘軒著錦袍,豈知民瘼半分毫?滿斟美酒千家血,細切肥羊萬姓膏。燭淚淋漓冤淚滴,歌聲嘹亮怨聲高。群羊付與豺狼牧,辜負朝廷用爾曹”;另,明.弘治年間仁和縣尹居官不職而處心積慮地盤剝百姓,時有獵者捕獲一虎,士林中有阿諛者卻為之賀詩,并視為其政德。士人俞珩乃嗤之于鼻并作詩嘲之:“虎告相公聽我歌,相公比我食人多。若公今日行仁政,我已雙雙北渡河”,該詩一時被市民傳誦,不脛而走。
明代《三言二刻》的作者馮夢龍在其論著中,收集了許多涉及前朝的典籍、野史和傳聞,其中記有:吳下一僧善詩,因牽累而被訟,僧受屈稱冤。官指廳中傘,令賦詩而面試其實學。僧人信口對曰:“萬骨攢來一柄收,行藏長得像諸侯。輕輕撐向馬前去,真?zhèn)有天無日頭。”該詩末句為點晴之筆,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社會的腐朽黑暗,巧妙地鞭撻了兇殘無道的罪惡統(tǒng)治。而“有天無日頭”,既是詩的結尾,更是其所引詩之總結。
清《解人頤新集》苦味齋主錄有兩首詩,其一,“休將笑話認閑篇,如刺如芒豈等閑。省得個中真味道,聯(lián)翩浮想竟無言”;其二,“字字如芒時弊砭,文人今古最堪憐。徒懷富國安邦策,爭奈無錢媚執(zhí)權”。另有一官員因不學無術而斷事糊涂,且嗜酒怠政,貪財酷民,百姓極為怨恨。于是,民間有人為其作詩嘲弄:“黑漆皮燈籠,半天螢火蟲。粉墻樣白虎,青紙畫烏龍。茄子敲泥磬,冬瓜撞木鐘。但知錢與酒,不管正與公。”斯言妙矣,切中實弊而一語中的。聞者無不為之因能一吐心聲而不亦快哉!
清代詩人李云田,路見兩人為爭拾掉在地上的一文錢而互毆,遂以“錢”字之字形來釋義并勸導:“錢為兇物,得一金而來兩戈,豈不可危?”由于古人不能將錢當作經(jīng)濟學范疇來分析和理解,大多是從倫理道德的角度上去評說,故,難免會受儒家思想和歷史條件的制約,而把“利”與“義”對立起來了,所以,才有“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之說。但是,此種言論受到了儒士汪中的批駁:“儒者固不可得非義之財,然養(yǎng)父母,蓄妻子,豈可不講生財之計?”這一立論卻也不失為一種客觀中肯又實事求是的見解。
綜觀古今中外,廉之修為的潔身自好與貪婪之念的欲壑難填,兩相對比,涇渭分明。這無疑值得當世者細品而玩味三思!
作者:杜天麟
來源:《中國錢幣界》2016年總第16期
欲了解《中國錢幣界》雜志訂閱詳情,請點擊:http://www.ccbczpx.com/news/BZGG/152920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