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歷通寶白銅隱起文錢幣考略

        16-06-22 10:05:34 中國集幣在線 發表評論

          8月份,在懷遠120指揮中心的建設工地上,鏟車在平整地面時,推出一座明代墓葬。推出一塊墓志銘,材質為青磚正方形,尺寸大約30公分左右。隱約看見天啟年幾個大字,書體皆為楷書,紅色文字為朱砂用料書寫?上У氖牵渌淖忠驯皇┕C器破壞。后來從工人手中購得一枚錢幣,回家清洗時意外發現,這是一枚白銅錢幣。該錢闊緣厚重直徑25毫米,重5點84克,厚2毫米,面文為萬歷通寶光背,錢文為稀少的隱起文。該錢文字高低不平,四字均擠闊,穿孔內有打磨痕跡,筆畫時隱時現,看是隨意但是卻很灑脫,筆畫有力滿含韻味耐人追思。

          翻閱了丁福保先生錢幣大全也無從得之,又查閱了華光普老師的錢幣圖冊,也沒有找到關于萬歷通寶白銅隱起文的只言片語。古代造錢多以銅錫為材,以青銅錢幣為主。偶有白銅錢出現,也是工匠在銅錫的配比上存在誤差,只能稱為白錢,而不是白銅錢。隱起文現象在高古錢幣當中出現的很少,只有及個別五銖錢有隱起文的現象。銅錫合金鑄造青銅錢幣的歷史,自商周一直延續到后朝的明代大中宣德時期。自大明嘉靖到崇禎,大清到民國時期,鑄幣材料改為銅鋅配比,成為黃銅錢。偶有青銅錢幣出現,白銅錢出現的少之又少,更是鳳毛麟角。明代鑄造白銅錢幣,只有嘉靖天啟二朝,皆為樣錢或母錢范疇。也就是說:明代白銅錢是官局故作之品。這枚錢幣有兩個定性:其一,可以推斷為后期天啟年補鑄。其二可以斷定為萬歷時期遺留至天啟年間,明代銅錢前后朝都可以行用,在該錢幣主人去世此錢隨之作為殉葬品而入土。

          明代自洪武八年【1375】開始發行紙幣并與銅錢共用,市場流通以紙幣為主要貨幣。洪武二十三年【1390】,紙幣已經貶值,其面額只可兌換銅錢的四分之一。到洪武二十七年【1394】又進一步貶值為銅錢的六分之一。大明皇帝為了挽救紙幣,竟然下令禁用銅錢等金銀貨幣。這樣的做法并沒有阻止紙幣的貶值。據史料記載,永樂元年【1403】,紙幣已經貶值到面額的十分之一以下。弘治元年【1488】,紙幣一貫只能兌換一枚銅錢。到萬歷四十六年【1618】,官兵給鈔數百貫,計值不過十幾文銅錢,明代貨幣的混亂造就了大明帝國的沒落。

          筆者的這枚萬歷通寶白銅隱起文錢幣,圖譜沒有注解,可定性為脫譜錢幣。隱起文這個錢幣現象從元代至晚清民國皆有,以太平天國嗣統通寶為隱起文樣本,顯現了隱起文的文化藝術價值和書法研究價值。這枚萬歷通寶白銅隱起文錢幣的出現,也填補了明代貨幣史沒有隱起文錢幣的空白。也增進了泉友對萬歷年間白銅錢幣的了解。如果用銅鋅合金鑄造的黃銅錢幣,很難顯現隱起文的藝術魅力,因為黃銅容易生銹腐朽而變形。以銅錫合金鑄造的白銅錢幣,不易生銹錢體韌性強,更能體現隱起文這個美麗的書法現象。這也充分證明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獨具匠心智慧過人的靈秀之氣。以上渺言恐有不妥,懇請各位行家賜教。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

        作者:蔣煥根

        來源:《中國錢幣界》

        欲了解《中國錢幣界》雜志訂閱詳情,請點擊:http://www.ccbczpx.com/news/BZGG/152920948.html

        更多郵幣卡資訊、行情!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集幣在線官方微信(jibizx)。
        中國集幣在線
        分享到:

        交易頻道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廣告服務 | 委托買賣 | 意見建議 | 友情鏈接 | 網站導航
        Copyright © 2000 - 2011 JiB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集幣在線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