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的再現(一)——從四大名著系列紀念幣看人與景的完美結合 |
編者按:五千年中華文明博大精深,燦若星漢的文化典籍便是歷史長河中一顆奪目的明珠,從春秋時期的《詩經》到楚辭漢賦,從傳唱千古的唐詩宋詞到膾炙人口的四大名著,數不勝數的文化典籍為中國人提供著豐富的營養大餐。它們中的優秀作品通過口口相傳、文字記載的形式,數千年來影響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國人,而作為其中典型代表的四大名著,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歷史價值被廣泛應用于深度創作,以字畫、書籍、評書、動漫、影視劇等多種形式再現于世人。如今,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系列紀念幣的發行使得這一形式得到了更進一步的豐富,逐漸形成了文化與錢幣并駕齊驅,投資與收藏相輔相成的繁榮景象。
1995年,中國人民銀行首次將中國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搬上貴金屬紀念幣,經過十多年的發展,至2011年11月《水滸傳》彩色金銀紀念幣(第3組)的推出,中國四大古典文學名著貴金屬紀念幣系列已全部發行完畢,共發行了《三國演義》、《紅樓夢》、《西游記》、《水滸傳》4個系列,12組,76個品種的金銀紀念幣。
17年市場洗禮,中國四大名著紀念幣如一朵奇葩般在投資市場上綻放著奪目的光芒:它形狀各異,既有傳統的圓形幣,也有相對較少的八邊形幣、扇形幣和矩形幣;它價格區間大,既有相對便宜的套裝銀幣,也有價格較高的大規格金幣;它顏色不同,既有本色幣,也有彩色幣。種種獨特個性成就了中國四大名著紀念幣別具一格的收藏價值和極具前景的收藏價值。
為使廣大網友更好地對四大名著系列紀念幣進行鑒賞,筆者將針對其敘事功能、人文價值、題材甄選、雕刻手法演變等進行深入品評,并陸續發布一系列賞析文章,希望能對集藏愛好者有所裨益。今天編發系列賞析文章之一:從四大名著系列紀念幣看人與景的完美結合。
從四大名著系列紀念幣看人與景的完美結合
在中國古代文學名著中,情景交融、相輔相成一直是詩人、詞人們孜孜不倦追求的完美意境。不管是“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還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人與景色的互為搭配,巧妙結合,不僅創造出了眾多的經典名句,而且為人們帶來了無以倫比的閱讀體驗。而具體到四大名著紀念幣上,《紅樓夢》系列在這一方面表現得十分明顯。
所謂情景交融,重在情,輔在景,“情”的體現需要借助于“景”,“景”的美好因“情”而生動。前者是人,后者是物,前者是核心,后者是背景。對于貴金屬幣而言,如何在小小的方寸之間,充分將這兩者結合起來,以“小”空間塑造“大”張力,既是對鑄幣技術的考驗,也是對整體故事的把握。古語有搭臺唱戲之說,如果說一枚金銀幣就是一個小小的舞臺,那么,燈光、幕布、道具便是“基礎設施”,表演者是主角,主角的唱念作打,主角的動作表情,都是詮說一個完整故事的必要條件,當特定人物處于特定的背景之下,我們便能感受到人景結合所綻放出來的獨特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