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中國佛教圣地(五臺山)金銀紀念幣發行近一年之后,中國佛教圣地(普陀山)金銀紀念幣為我們帶來了普陀山觀音文化的寧靜與祥和。五臺山金銀紀念幣選取了五臺山最有代表性的寺院、景觀、建筑和文殊菩薩塑像為主題進行了佛教文化的展現,而普陀山則是以菩薩造像、海天佛國景象為側重,對作為觀音道場的普陀山給予了豐富的表現形式。這兩套金銀紀念幣,分別體現出了南北各異的景觀特色、歷史韻味和宗教文化。
![中國集幣在線_泉友社區_JiBi.Net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http://bbs.jibi.net/UploadFile/2013-4/20134251761253785.jpg)
被譽為“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飄渺間”的普陀山,位于舟山群島1390個島嶼中的一座小島,形似蒼龍臥海,氣魄雄偉,有“海天佛國、南海圣境”之稱。將海天佛國的風光幻景作為端莊偉岸的南海觀音造像的背景出現在1公斤金幣之上,有人間仙境、云霧繚繞之感,海天佛國的全景都得以展現,風光旖旎,山海兼勝,可謂海上有山多圣賢,眾寶所成極清凈。而觀音文化正是在這幻化般的美景中得以發揚和傳承,每年吸引著數以萬計的信徒前來瞻仰跪拜。
![中國集幣在線_泉友社區_JiBi.Net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http://bbs.jibi.net/UploadFile/2013-4/20134251761246328.jpg)
普陀山的佛教歷史悠久,作為觀音道場初創于唐朝,據史料記載,在唐大中(公元847年—公元860年)年間,有梵僧來山禮佛,在潮音洞目睹觀音示現。在唐咸通四年(公元863年),日僧惠鍔從五臺山請得觀音像回國,途經普陀山海面受阻,即留佛像于潮音洞側供奉,稱為“不肯去觀音院”。觀音道場自此始,后經歷代興建,寺院林立,并迅速成為了漢傳佛教的中心。
普陀山的自然景觀和廟宇景觀使得普陀山成為“山當曲處皆藏寺,路欲窮時又逢僧”的“震旦第一佛國”。當我們靜心體會著金銀紀念幣所描繪的梵境美景時,大美無疆的佛學文化已令我們將“人間第一清凈地”的平靜和慈悲帶至內心。
內蒙古金幣文化有限公司 雷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