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金銀幣的研究與探討之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發(fā)布日期:11-11-14 16:54:54 泉友社區(qū) 新聞來源:中國金幣網 作者:葉劍峰 |
30多年來,在中國金銀紀念幣大舞臺上,生肖題材表演了—幕幕引人矚目的民俗喜劇,意味深長,令人振奮。特別是近幾年的設計創(chuàng)新,給人們帶來了一種現代、青春和陽光的感覺。中外藝術史已經證明,任何一種藝術形式要發(fā)展壯大,必須學習和借鑒其他藝術的長處,吸收人類優(yōu)秀的文化成果。這種借鑒和吸收不僅是基于對藝術發(fā)展規(guī)律的尊重,更主要的是來自中國金銀幣自我完善、自我發(fā)展的內在要求。
在中國古典園林的置景藝術中,有一種被稱為“借景”傳統(tǒng)手法,即有意識地把園外的景物“借”到園內視景范圍中來,既可以是近借、鄰借,也可以是遠借,甚至引申為借聲、借影、借香等等。這種“俗則屏之,嘉則收之”的方法,營造出神州大地無數絕妙之境。觸類旁通,中國生肖金銀幣的設計,也應當妙于運用這種表現手法,博采眾長,使之符合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審美需求,符合現代文化發(fā)展的需要,符合走向世界的需要。
2004年發(fā)行的生肖猴郵票
首先是向兄弟藝術“借景”。所謂兄弟藝術,是指繪畫、篆刻、雕塑、攝影、郵票等其他門類的造型藝術形式。對于生肖金銀幣來說,雖然這種“借景”早已有之,但仍有普及和提髙的必要,以創(chuàng)造新的生機與活力。特別值得借鑒的是1980年以來發(fā)行的新中國生肖郵票。雖然二者載體不同,但同屬微形造型藝術,在設計和雕刻等方面頗有相似之處。而且,兄弟倆的出生僅隔一年,以生肖郵票為兄,生肖金銀幣為弟,應該會有許多共同語言及相互借鑒之處。如2004年誕生的“猴三世”郵票,從猴的五官、軀體到尾巴,以圓中套圈、圈中套圓,賦予其“圓和”的寓意,既不乏文化內涵,又洋溢著現代意趣。那只眉開眼笑、向人們敬禮的“調皮猴”,在現代元素的巧妙經營中,釀造出全新的韻味,展示了富有時代氣息的中國文化精神。
其次是向民間藝術“借景”。中國的民間藝術根基深厚,形式多樣,有豐富的傳統(tǒng)文化營養(yǎng)和廣泛的地域特色,從木版年畫、剪紙、皮影,到泥塑、玩具等,各有深遠的歷史淵源和鮮明的個性化色彩,是現代藝術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chuàng)作源泉。
再是向國外現代藝術“借景”。雖然外國的月亮并不比中國的圓,但外國也有許多新鮮的東西(如表現技巧和藝術成果等),值得我們去大膽借鑒。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實踐告訴人們,繼承傳統(tǒng)并不意味自我封閉、唯我獨尊;博采群芳,取長補短,才能別開生面,創(chuàng)造完美。(供稿:湖南藏金閣貿易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