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81年到2007年,生肖金銀紀幣的背面圖案設計,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以名畫進行再創作。據統計,共選取了20多位中國歷代畫家的30余幅名作。從唐代畫牛“落筆絕人”的韓滉,到南宋畫院待詔陳居中,從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御用畫師意大利人朗世寧,到清末海上畫派的佼佼者任伯年,再到現代中國畫大師齊白石、張大千、徐悲鴻、吳作人、黃胄等,可謂陣容宏大、星光燦爛。
其中,以齊白石、徐悲鴻最為幸運。白石老人不僅一人獨攬第一輪和第二輪生肖鼠的全部背面圖案,而且還涉及蛇、猴等。如1984甲子(鼠)年金銀紀念幣選用的《鼠與秋實》,1996丙子(鼠)年金銀幣選用的《老鼠與油燈》《老鼠自秤》《老鼠與果實》《老鼠與玉米》,以及1989己巳(蛇)年的《蛇行圖》、1992壬申(猴)年的《白猿獻桃圖》。
1996中國丙子(鼠)年12盎司金幣背面圖案《老鼠自稱》
齊白石喜歡畫老鼠,不僅畫得十分生動、有趣,而且蘊涵人生哲理,令人回味無盡。1996丙子(鼠)年金銀紀念幣中的12盎司金幣和12盎司銀幣,其背面圖案便是他的《老鼠自秤圖》。此畫作于上世紀40年代末或50年代初,描繪一只蹲在秤鉤上的大老鼠,看著另一端的秤砣,正在洋洋得意地自稱重量。這幅絕妙的水墨畫,顯然于幽默中包含著善意的諷刺。
1990中國庚午(馬)年8克金幣背面圖案《奔馬圖》
徐悲鴻的入選率與齊白石難分仲伯。他不僅以《雄雞圖》開創了中畫畫與中國生肖金銀紀念幣聯姻之先河,而且又在1990庚午(馬)年中,以3幅《奔馬圖》和1幅《飲馬圖》的絕對優勢,獨占鰲頭。徐悲鴻的中國畫長于寫生,技融中西,筆墨酣暢淋滿,有很強的視覺沖擊力。尤是筆下的奔馬,以馬喻人,托物言志,獨有一種精神抖擻、豪氣勃發的意態,表達了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給人以“一洗萬古凡馬空”之感。
應當肯定,以雅俗共賞的中國名家繪畫,作為早期生肖金銀幣的背面圖案,受到了人們的歡迎。但是,這一喜歡之情其實是一種美麗的誤讀。在十二生肖中,除龍是實無其物的圖騰外,其余11種相關的動物,已經失去了原有動物的含義,只是一種屬相,一種民俗,一種文化現象,同時也是一種用以表達民族的審美理想的符號。而生肖金銀幣所選用的歷代名畫,大多寫實,屬于以走獸為主的動物一類;將其借用,雖然經過了設計者的“再創作”,但生肖韻味仍然不足。因此,如何以獨特的文化含義和濃厚的生肖魅力作為“選美”標準,以尋求中國生肖金銀紀念幣的最佳設計方案,是一個值得研究和探討的重大課題。(供稿:湖南藏金閣貿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