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看方寸之間如何傳承“媽祖文化精神”(下) |
媽祖以其高尚的品質、過人的才華和超群的膽略,成為世人心中的民族圣賢,她是海內外華人共有的精神財富和民族之魂的化身,中國人民銀行發行“媽祖”題材紀念幣,也是更深層次更多面地挖掘中華文化的內涵的一種體現。
1997年媽祖紀念銀幣背面圖案
繼1995年的“媽祖”金銀紀念幣之后,中國人民銀行分別于1997年和1998年再次發行“媽祖”紀念銀幣各一枚。其中1997年的“媽祖”銀幣面值10元,重量1盎司,直徑40毫米,成色99.9%,發行量50000枚,由上海造幣廠鑄造。其正面圖案為國號、年號和“湄州媽祖廟”,背面圖案仍是頭戴風釵、身佩瓔珞霞帔、容貌端雅的媽祖天后側身像,但與1995年的“媽祖”金銀幣最大的不同有兩處,一處在于1995年“媽祖”金銀幣向左側,而這枚銀幣向右側;第二處在于對媽祖形象的刻畫上,這枚面容豐腴,體態豐滿,神態更加慈祥,像一位慈悲可親的中年媽媽。這比較符合中國臺灣地區媽祖形象的特色,像一位慈悲的媽媽,可以讓信徒全然信任與依靠,這也很符合臺灣地區人民遠離故土、渴求母親形象的漂泊心靈。
1998年媽祖紀念銀幣背面圖案
1998年的“媽祖”銀幣面值10元,重量1盎司,直徑40毫米,成色99.9%,發行量50000枚,亦由上海造幣廠鑄造。其正面圖案為國號、年號和“湄州媽祖廟”,背面圖案是媽祖正面天妃半身像,坐于這枚紀念銀幣之上的媽祖頭戴鳳冠,身穿龍袍,內飾霞帔,莊嚴大度,雙目凝神,給人以安然鎮濤、威懾四海之感。與前面“媽祖”形象最大的不同在于著重表現媽祖女神的莊嚴、高貴、圣潔之神態,尤其她的目光微閉,表示慈悲之心不忍目睹世間信眾的痛苦,但自己又承擔起救苦救難、慈普眾生的職責,隱隱接近觀音佛像造型,顯示出媽祖文化與中原佛教文化之間的似通有無。
如果說1995年“媽祖”金銀幣表現的是“婉孌季女,全然窈窕儀型”(《天后志》),展現了媽祖形象的恬靜、純凈,體現了媽祖文化褒揚在同自然和命運搏斗中堅毅不屈精神的這一面,從藝術感官上說這個形象更接近于從歷史中走出來的林默娘;1997年“媽祖”銀幣更側重于表現媽祖的和善可親,以一種慈母般溫和慈祥的形象出現的,蘊涵著“媽祖”女神普及眾生,為世間蒼生排解憂難的“菩薩”氣質。也正是這一種內在的神韻之美,吸引了海內外華人眾多的虔誠之徒而1998年“媽祖”銀幣表現的媽祖形象從人格完全走向了神格,她秀美崇高,圣潔慈悲,可以讓我們不由自主被喚醒潛藏在內心深處一種叫做“信仰”的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