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幣上的趣事之一——從中國現代貴金屬紀念幣上的面額談起 |
了解貴金屬紀念幣的朋友們都知道,中國現代貴金屬紀念幣作為貨幣中的貴族有諸多區別于社會機構所發行的紀念金銀章、紀念金銀條等的要素和特征,如發行機構不同、面額標識、國號標注等方面,這其中金銀幣上的面額標識又是諸多要素特征中最重要最有特點的要素,也是金銀幣的愛好者、研究者欣賞、研究、探討金銀幣歷史內涵的一個課題方面。中國金幣總公司及其下屬機構或全國各地特許零售商在普及、傳播金幣文化知識的過程中,也常常將“貴金屬紀念幣是具有面額的國家法定貨幣”這一特征作為紀念幣區別于紀念章的重點標識向社會大眾廣泛宣傳。
下面就結合近段時間所搜集整理的資料簡單談談中國現代貴金屬紀念幣上的面額問題。 一、中國現代貴金屬紀念幣自誕生起就開始標注面額。 中國現代貴金屬紀念幣誕生于改革開放伊始的197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0周年紀念金幣是中國現代第一套紀念金幣,該套紀念幣包括二分之一盎司金幣四枚,不同于南非福格林金幣上不標注面額的做法,該套金幣背面均標有400元的面額。自中國第一套現代紀念金幣誕生后,除1982年首次發行的熊貓金幣沒有標注面額外,中國現代貴金屬紀念幣上均標有面額。 二、1979年--2001年,中國現代貴金屬紀念幣面額標注方式方法經歷了一個不斷探索、不斷成熟的過程。 1979年誕生的現代貴金屬紀念幣作為一種新鮮事物,國家尚沒有相關的規范和標準,因此現代貴金屬紀念幣在設計、生產等諸多方面面臨無法可依、無章可循的局面,其中也包括金銀幣上的面額具體如何標注等問題。同改革開放初期其它行業的先行者類似,金幣事業的開拓者們在借鑒國際經驗和結合我國國情的基礎上對面額標注問題邊實踐邊探索,逐步完善、一步一步進行規范。 總結起來,面額的標注基本遵循如下原則或標準: 1、綜合考慮金銀紀念幣面額的象征性、國際金價、匯率和法償義務等因素確定面額; 2、同種規格(指紀念幣的重量,下同)下,按貴金屬的稀缺性順序暨鉑、金、鈀、銀、銅的順序面額遞減;同年份、同材質的貴金屬紀念幣按規格面額遞減; 3、熊貓幣參照國際上歐美一些國家的做法,即以80年代初國際上1盎司金幣標注面額50美元為基礎值,再按當時人民幣與美元匯率的比值(約為1:2)算出1盎司金幣面額為100元人民幣,其他規格的金幣面額按照量比例增減。銀幣則以5美元作為1盎司面額的基礎值。如熊貓幣以1盎司金幣面額為100元,1盎司銀幣面額為10元為標準,其它規格依次類推,如1/4盎司熊貓金幣標注面額25元,1/10盎司金幣標注面額1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