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不怕惡劣的環境和路上可能遇到的兇險,獨自一人背著行囊,布衣草鞋,憑著執著信念和頑強毅力,孑然西行,誓取真經而歸。
法顯取經:1997年中國絲綢之路金銀紀念幣(第3組)的金幣主題為“法顯取經圖”。法顯是東晉時期的僧人,如果按照歷史人物出現的時間順序,那么法顯應該排在玄奘之前,但因一部《西游記》,讓玄奘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而法顯之名,卻鮮有人知,因此屈居玄奘之后,也就不足為奇了。金幣上,法顯牽著一匹老馬,行進在絲綢之路上,此時他已六十五歲高齡,不懼千難萬險,終于到達佛教的誕生地取經求法,得償所愿后,他從海路回國,歷經磨難,在青島嶗山附近登陸。法顯身后是《佛國記》書卷,這部凝結了他畢生智慧和心血的著作,為研究古代西域、印度、斯里蘭卡等國的歷史、文化提供了寶貴的資料。遠處圖景之一為印度風格的佛塔及椰樹、棕櫚等熱帶植物,或許代表法顯最遠到達過印度南端的島國斯里蘭卡;圖景之二為高山、海水及帆船,或許代表法顯從海路回國時的登陸地點嶗山,兩幅圖景之間用線條狀云霧串聯,形成一個整體,于是“萬里之遙”變成了“近在咫尺”,中印兩國共結佛緣,文化互補,法顯功不可沒。該枚金幣讓我們認識并記住了法顯這位得道高僧和他西行求法的故事,體現了紀念幣弘揚民族文化、宣傳杰出人物事跡的發行原則。
張騫由國家委派出使西域,玄奘和法顯是自愿外出求法,雖然身份不同,但他們都運用了外交手段,出色地完成了使命和任務,是當之無愧的外交家。絲綢之路金銀紀念幣,不僅描繪了絲綢之路上的風物圖景,也講述了三位外交家的西行壯舉,他們不畏艱險、矢志不移的精神值得我們贊揚和學習。(供稿:濟寧華鑫發展有限公司)
作者:靈犀一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