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貴的淮海實業銀行匯兌券(葉真銘) |
發布日期:10-05-01 08:56:21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www.ccbczpx.com 作者:葉真銘 |
本稿刊載于《錢幣》報2010年5月上旬,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載于中國集幣在線(http://www.ccbczpx.com/),謝謝! 近日,筆者以不菲的價格購藏了一張“淮海實業銀行匯兌券”。該券正面上方楷書"淮海實業銀行匯兌券",左右兩側有鈔票冠字與號碼。該券中間以淮海實業銀行總經理張孝若半身像作為主景圖案,左邊框內標明 “伍圓”的面值,右邊分三行書有“憑票匯付國幣伍圓,淮海實業銀行照付”字樣。其背面則為淮海實業銀行總部大樓的正面視圖(如圖)。淮海實業銀行匯兌券是我國近代著名的狀元實業家、教育家張謇先生I920年創辦的民營股份制商業銀行――淮海實業銀行印行的鈔票。由于該匯兌券還未來得及正式流通使用,淮海實業銀行就因經營不景氣而歇業,因此淮海實業銀行匯兌券流傳數量極少,從而使它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張謇(I853一I926),字季直,號薔庵,江蘇南通人。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狀元,被清政府授翰林院修撰之職。他對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和清政府的腐敗深感憂慮,認為“中國須振興實業,其責任須在士大夫”。遂決心振興民族經濟,抵御外國侵略,實現“實業救國”的偉大抱負。1895年,兩江總督、南洋大臣張之洞正式委任張謇總理江蘇通海商務。此舉正有助于"實業救國"理想的實現,張謇遂欣然接受。經過十幾年的艱苦努力,張謇先后在蘇北的通海地區,創辦了22個企業,形成了以大生紗廠為中心的大生系統企業集團,使南通成為當時全國首屈一指的紡織工業重要基地。 在發展實業的過程中,張謇發現實業與金融具有非常密切的相互依存關系。早在1902年他就設想創辦南通勸業銀行。他曾指出:“國非富不強,富非實業不張,實業非有多數之母本不昌,歐美人知之,故廣設銀行。”鑒于當時創辦銀行的條件還不成熟,他采取分步實施的辦法,1911年起,先在大生一廠創立儲蓄帳房,吸收職工存款,發行 “銀票”、“支單”,形成銀行的雛形。1913年,張謇在剛創辦的南通商業學校設立了銀行專修科,未雨綢繆,為將來開辦銀行先行培養專業人才。這一系列不懈的努力,是南通創辦實業銀行之先聲,為淮海實業銀行的創辦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918年張謇又亟切呼吁,希望在南通創設實業銀行,得到大生集團股東們的支持。1919年夏,大生公司召開股東大會,確定銀行名稱為“淮海實業銀行”,計劃股本100萬元,后實募125萬元。得到財政部、農商部批準后,淮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