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談晉察冀邊區銀行紙幣的發行與作用(丁險峰 宋康年) |
發布日期:11-01-17 08:12:25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www.ccbczpx.com 作者:丁險峰 宋康年 |
時的時代背景,應追溯抗日戰爭初期,我抗日根據地的市場,大部分仍以國民黨政府發行的法幣為流通貨幣,其造成的后果;一是我抗日根據地許多物資被國民黨政府用法幣套購,造成根據地物資緊缺,經濟停滯,社會不穩定;二是隨著國統區通貨膨脹日益加劇,法幣嚴重貶值,面值增大,流通不便,影響到根據地的商品流通。鑒于上述情況,抗日根據地政府在黨的領導指示下,為配合政治,軍事,經濟斗爭的展開,繁榮經濟,支持抗戰,決定一方面由抗日根據地建立自已的銀行,發行邊區幣,獨立自主地調控根據地的經濟;另一方面以各地農村合作社名義發行小面額流通券,作為市埸找零的輔助,這就大大地方便了人民群眾,有力地支持了農民救災渡荒時周轉資金。晉察冀邊區銀行發行的紙幣以及合作社流通券,是特定歷史背景下的產物,屬于一種戰時地方性貨幣,因具有當時中國國情和抗日戰爭的鮮明特色。邊區幣的發行,對于鞏固根據地,支持抗戰,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其主要表現在:
一:抗日戰爭初期,在敵我力量交叉并存的各省、縣、地區一些地方政杈,社會團體,以及軍閥、地主、豪紳、富商等,紛紛發行各種紙幣 流通券(包括各種代用幣)其種類復雜,名目繁多,在各抗日根據地市場上也有流通,嚴重地擾亂了根據地金融和商業貿易,助長了社會不安定因素。對此,邊區幣的及時發行,有力地打擊了這此泛濫成災的土雜票,使其貶值和喪失信用,逐步退出市場。 二:當邊幣尚未發行之前,日偽政府以“中國聯合準備銀行券”利用商人大量投放根據地邊沿地區,想方設法滲透到根據地市場,搶購物資。另外隨著武力掃蕩, 日偽幣也侵入邊區流通。因此,邊區政府除用政治手段嚴厲打擊日偽幣,禁止其在根據地市場上流通外,還采取經濟的辦法,以邊區銀行發行紙幣,按一比五的比值收兌偽幣,最終達到肅清日偽幣的自的。 三:邊區幣與法幣的斗爭,在當時情況下,是屬于統一戰線內部的矛盾與斗爭,但在特定情況下,它們又屬于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根據地軍民對其所采取的政策,與日偽幣不同,根據政治、軍事、經濟形勢的變化靈活處置。如抗日戰爭剛開始時,國共兩黨抗日統一戰線剛剛建立,為防止日本侵略者利用日偽幣套取法幣,進而搶奪我物資,邊區又一度頒布《保護法幣暫行條例》,以控制法幣出境。而到抗戰后期,國民黨暴露出假抗日真反共的嘴臉,掀起大規模的反共高潮,這時邊區政府便不得不針鋒相對,采取限制法幣流通的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