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談晉察冀邊區銀行紙幣的發行與作用(丁險峰 宋康年) |
發布日期:11-01-17 08:12:25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www.ccbczpx.com 作者:丁險峰 宋康年 |
本稿刊載于《錢幣》報2011年1月下旬,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載于中國集幣在線(http://www.ccbczpx.com/),謝謝! 在我的紙幣收蕆夾子里邊,有兩張抗日時期晉察冀邊區銀行早期發行的紙幣(其面額一為伍角,一為伍元)亦稱邊區幣。 這兩張紙幣,保存完好,品相甚佳,一張面額為伍角,正面呈紫色,背面呈棕色。豎式,長12.2厘米,寬6.3厘米,正面上端橫印有“晉察冀邊區銀行” 七字。楷體。中間為一圓形,內飾有寶塔圖案,下有橫排“伍角”二字,楷體。下瑞橫印有“積成拾角兌付國幣壹圓”十字,楷體、及“中華民國二十七年印”字樣,兩邊還印有“伍角”二字、背面,四周為花紋圖飾,四角均印有“50”阿拉伯文字,上端有三排英文,中間為大寫的阿拉伯文字“50”,下方為六瓣梅花形圖案,內有“關學文”、“胡作賓”兩行行書人名簽字,另一張面額為伍圓,正面為紅綠兩色,背面呈棕綠色,橫式,橫15.6厘米,寬8厘米,正面上端橫印有“晉察冀邊區銀行”七字,楷體,紅色長方形花紋框,四拐均印有“伍”字,中間印有中國長城的圖案,及豎印“伍圓”二字,下端印有“憑票兌付國幣伍圓”以及“中華民國二十七年印”等兩排字樣,背面為淺綠色花紋底版,上端印有一排英文,中間為一園林圖案,兩側分別印有“5”字和英文簽名。 據考,1937年8月,中共中央發表《抗日救國+大綱領》,號召全民族抗戰,同月,工農紅軍正式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笫八路軍,從陜北出發,渡過黃河,挺進山西前線。9月25日,林彪,聶榮臻率領的115師在平型關打了第一個勝仗,殲滅日軍3000余人。11月7日在五臺山地區成立以聶榮臻為首的晉察冀軍區司令部,并于1938年1月15日成立晉察冀邊區臨時行政委員會,它含括晉、察、冀、熱、遼五省各一部轄地,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為了發展經濟,解決部分軍政開支,鞏固根據地,支持抗日戰爭,同年8月20日,在山西五臺縣石嘴村成立晉察冀邊區銀行,首任經理關學文,副經理胡作賓。同年9月24日,日軍集中5萬兵馬分路圍攻晉察冀邊區,邊區政府和銀行便轉移到了河北西部山區(即冀西)當時銀行發行的邊區幣,計有壹角、貳角、伍角、壹圓、伍圓等五種面額紙幣。是我黨領導下抗日根據地銀行發行最早而且使用時間最長的一種貨幣。直到1948年晉察冀邊區銀行與冀南銀行合并,成立華北銀行,晉察冀邊區幣才停止流通使用。 要真正談起晉察冀邊區銀行紙幣發行的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