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一元新鈔的幕后故事 |
發布日期:10-11-16 16:58:04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中國金幣網 作者: |
流通,共12種面額,62種版別,首批設計的7個券別票樣是經中共中央政治局審查批準的。當時沒有發行輔幣,也沒有發行金屬硬幣。該套人民幣鈔票種類多,面額種類差別大,最小面額1元,最大面額50000元。票面“中國人民銀行”字樣是當時華北人民政府主席董必武應南漢宸之邀題寫的。 第二套人民幣:于1955年3月1日正式開始發行(俗稱五三版),共11種面額,13種版別。1957年12月1日發行1分、2分、5分金屬分幣。這套人民幣是在國務院和周恩來總理親自指導下完成的,面額結構合理,首次實行主輔幣制,具有統一完整的構思和藝術風格。 分角幣以交通運輸、機械、發電為主題,1元、2元、3元券分別采用天安門、寶塔山、井崗山龍塬口等中國革命圣地為主題,5元、10元券以各民族大團結和工農聯盟為主題。票面上“中國人民銀行”字樣由中國人民銀行職員馬文蔚書寫。藏、蒙、維吾爾文的“中國人民銀行”和各種面額字樣均為各族著名人士書寫,便于在少數民族地區流通使用。 第三套人民幣:1960年4月20日開始發行,共7種面額,分幣仍采用第二套的。1980年4月15日發行1角、2角、5角、1元4種硬幣。 7種紙幣票面分別以“人民代表步出大會堂”、“鋼鐵工人”、“車訂工人”、“女拖拉機手”、“紡織車間”、“武漢長江大橋”、“教育與勞動相結合”為主題。4種新硬幣的正面圖案為“國徽”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字樣,角幣背面為“麥齒輪”,1元硬幣背面為“長城”圖案。 第四套人民幣:1967年開始設計,1977年重新設計,1985年定案,1987年4月27日起陸續發行,共有9種面額、17種版別。1992年6月10日起發行1元、5角、1角3種硬幣。1角至10元7種券別分別為14個民族有代表性的人物頭像,表現了各民族人民大團結。50元券為“工、農、知識分子”頭像,100元券為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四位領袖浮雕頭像。 正面主景全部采用人物頭像,背面主景分別采用長城、南海·南天一柱、長江三峽、珠穆朗瑪峰、黃河壺口、井崗山等名勝古跡圖景。 第五套人民幣:1999年10月1日起發行,至2002年底,紙幣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1元和硬幣1角、1元、5角已經陸續問世。 正面主景圖案采用毛澤東頭像,并以中國傳統紋樣(古代陶器、漆器、青銅器、少數民族紋樣等)和花卉裝飾圖案相襯托,背面主圖案為人民大會堂、布達拉宮、桂林山水、西湖等山川美景和雄偉建筑,象征祖國和中華民族欣欣向榮,蓬勃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