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一元新鈔的幕后故事 |
發布日期:10-11-16 16:58:04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中國金幣網 作者: |
100元的是人民大會堂、50元的是布達拉宮、20元的是桂林山水、10元的長江三峽、5元的是泰山風光等,象征祖國和中華民族欣欣向榮,蓬勃發展。 他說,中國主要的名山名水在其他幾個品種中都已經有了,而西湖一直沒用過,所以這次在設計1元紙幣時,我們選中了“西湖”。 參與設計的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總工程師對于這項設計則是頗為滿意。她透露,選中“西湖”,主要是考慮到杭州西湖知名度高,風景好。當時他們曾派人到西湖拍了很多照片,經過藝術處理后,最后確定了現在大家見到的這個畫面,有可能大家在現實中根本無法從這個角度把西湖風光一收眼底,但只月把三潭印月、斷橋和保塔集合在一起,才能把西湖最具特色的景點展現出來。 相關鏈接 人民幣單位名稱的由來 新中國人民幣為什么采用“元”作單位呢?現在有兩種較流行說法:一種說法認為,貨幣出現“元”是從唐初開始的。唐高祖廢五銖錢,改為“開元通寶”。“開元”是開辟新紀元的意思。到了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在鑄造銀元的同時,廣東開始制造機制銅元,清朝銅元的發行為今天的貨幣名稱“元”打下了基礎。由于交換的擴大,人們迫切需要更輕便的貨幣來代替銀元、銅元,這時銀行就印制了一種銀元、銅元的兌換券,這種兌換券的名義價值和實際的銀元、銅元一樣,逐漸兌換券演變成了紙幣。我國人民幣的名稱“元”就是這樣演變來的。 另一種說法認為,用“元”作貨幣單位是從明代萬歷年間開始的。那時,歐美流行最廣的貨幣“銀圓”開始傳入中國,最流行的是墨西哥銀圓,錢面有鷹的圖案,所以又稱鷹洋。因材質為銀,形狀呈圓形而得名,一枚就稱為一圓。這“圓”字既是貨幣名稱,又是單位名稱。為了書寫方便,后來人們就用圓字的同音字“元”代替了“圓”。人民幣的單位名稱——“元”,也是由此演變來的。 至于元以下的輔幣單位“角”和“分”,也是習慣繼承下來的。“角”本義為獸角,《說文》載:“分,別也;從八從刀,刀以分別物也。”本義為分別,分開,后引伸亦指被分開后的部分。所以,就長度而言,一兩的百分之一稱分;就地畝而言,一畝的十分之一稱分。引用到貨幣單位,一元的百分之一亦被稱分。人民幣的“分”自然產生于此。 五套人民幣“全接觸” 第一套人民幣:是在中國人民解放戰爭轉入戰略進攻以后設計生產的。1948年12月1日開始發行,1955年5月10日停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