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幣,激蕩中行百年風云(顧悅) |
發(fā)布日期:12-03-19 08:27:17 泉友社區(qū) 新聞來源:www.ccbczpx.com 作者:顧悅 |
本稿刊載于《錢幣》報2012年3月下旬,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載于中國集幣在線(http://www.ccbczpx.com/),謝謝! 2012年2月5日,是中國銀行成立100周年紀念日。 1911年10月,武昌起義的一聲槍聲,揭開了辛亥革命序幕。隨著腐朽沒落的清王朝覆滅,大清銀行隨之關門清理,中國的金融秩序出現混亂,經濟發(fā)展受到影響。1912年1月24日,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孫中山批復“將大清銀行改為中國銀行,為新政府之中央銀行!1912年2月5日,中國銀行在上海漢口路3號正式成立,從此開啟了中國銀行的百年征程。我們從中國銀行發(fā)行的幾張鈔票上,可一睹百年中行的輝煌歷史 民國第一張紙幣,見證中國歷史的翻天覆地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建立了共和制度,可謂驚天動地。民國成立后,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新政權面臨保守勢力的反撲和外國列強的干涉鉗制,籌措軍費成為南京臨時政府的頭等大事。當時,政局不穩(wěn),經濟動蕩。中國銀行成立后,立即著手行使中央銀行的職能,準備發(fā)行紙幣。但紙幣設計需要時日,且多委托國外鈔票公司印制,時間緊迫,緩不濟急。中行遂將當時庫存于大清銀行、尚未簽字發(fā)行的美制銀元票“大清銀行兌換券”壹圓、伍圓、拾圓三種票券加印“中國銀行、民國元年”等字樣,改作中國銀行紙幣發(fā)行。于是,民國成立后的第一張紙幣正式問世。中國銀行改字紙幣的發(fā)行,為南京臨時政府穩(wěn)定經濟,籌劃軍費銀餉,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此鈔原票正面印李鴻章像,上部印有“大清銀行兌換券”字樣。中國銀行在原票上加印“中國銀行、民國元年”字樣后向全國發(fā)行,后又根據各地使用兌換情況,陸續(xù)發(fā)行分別加蓋“北京、上海、天津、漢口、直隸”等地名的改字票券。一張鈔票上既印有末代封建王朝的大清銀行名,又印有民國元年的中國銀行名,新舊更替、改朝換代、歷史變遷集于一幣,實屬罕見。中國銀行為鞏固辛亥革命后的新政權,服務經濟民生,立下了汗馬功勞。 外匯兌換券,為改革開放保駕護航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銀行成為國家外匯外貿專業(yè)銀行,統(tǒng)一經營管理國家外匯,支持外貿發(fā)展,成為連通中國與世界的重要橋梁。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的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和發(fā)展,中外貿易、文化、人員交流日益擴大,外幣大量的涌入,對外匯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改革開放初期,我國的商品還不豐富,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