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軍民魚水情的“蘇區借谷票” |
發布日期:10-12-24 08:27:14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收藏快報 作者: |
這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于1934年發行的借谷票(見圖),長10.2厘米,寬7.5厘米。其上方印有“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借谷票”,下印著“干谷一百斤”,中間是英勇的紅軍舉紅旗、持鋼槍開赴前線英勇作戰的圖畫,圖畫下印“此票專為一九三四年向群眾借谷充足紅軍給養之用,糧食人民委員陳潭秋”,并蓋有“陳潭秋印”的印章。背面還印有“憑票于1935年9月向蘇維埃倉庫取還干谷五十斤正”字款。 中央革命根據地的不斷鞏固和擴大,土地革命的不斷深入,引起了國民黨反動派的恐慌。1930年11月開始,蔣介石糾集大量的國民黨軍隊,對中央蘇區進行大規模的軍事“圍剿”,與此同時,還對中央蘇區實行嚴密的經濟封鎖。以致造成中央蘇區的物資匱乏,糧食日趨緊張,到了第五次反圍剿時,紅軍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糧食供給困難。臨時中央政府為了解決紅軍的糧食困難,中央蘇區開展了群眾性的節省運動,整個蘇區上下同心,節衣縮食,后方工作人員每天只吃兩餐飯,千方百計節省糧食,支援前方紅軍,讓紅軍吃飽飯好打勝仗。在開展節省運動的同時,臨時中央政府決定向群眾借谷。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毛澤東,于1933年3月1日,發布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第20號訓令——為革命群眾借谷供給紅軍,訓令說:“我英勇紅軍,正在各地和白軍作殘酷的戰斗,但缺乏糧食。各地革命群眾愿意自己節省食用,借出谷米,供給紅軍,好把萬惡白軍完全消滅,徹底粉碎帝國主義國民黨的大舉進攻,才保得蘇區群眾不受摧殘……”訓令還規定了革命群眾自愿借谷的詳細辦法,并發行了借谷票證,作為留給群眾借谷的憑證。此后,借谷運動便在中央蘇區普遍展開。 這枚七十多年前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借谷票,是新中國最早的票證,是中國金融史上一種別具特色的國債券,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蘇區人民,同心同德,克服糧食供給困難,粉碎國民黨反動派反革命“圍剿”的歷史見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