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湘贛桂通用券拾圓紙幣 |
發布日期:10-12-23 10:50:04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合肥晚報 作者: |
![]() 前幾日祖父八十大壽,一桌人一起喝酒,喝到高興處,趁著這難得的時機,酷愛收藏的我才從祖父那得來幾張民國紙幣。上世紀30年代出生的祖父收藏的紙幣和銀圓于我只有羨慕的份兒。這回在昏暗的燈光下,祖父拿出一沓民國時期的紙幣讓我隨便挑兩張,只能挑兩張。 初涉收藏的我挑到的一張因當時流通量大而沒什么價值,另外一張是民國十二年中央銀行加蓋“湘贛桂通用券”的拾圓紙幣。紙幣正面左右兩面各有“湘贛桂通用券”五個大字,上面是中央銀行四字,背面則全部是英文,底部橫線部標有1923年(即民國12年)(見下圖)。 祖父見我挑出這張,朝我豎了個大拇指,并說我很有眼光。對紙幣收藏并不怎么懂的我聽了自然很是疑惑。在祖父的解釋下,才恍然大悟。 原來民國十二年(1923年)中央銀行加蓋“湘贛桂通用券”的拾圓紙幣比較少見,因而自然收藏價值比其他高一些,市場價值也比較高。之所以加蓋“湘贛桂通用券”,是因為1926年9月北伐軍收復武漢三鎮后,軍費劇增,于是再將廣州中央銀行券(十二年版)加蓋“湘贛桂通用券”及“鄂湘贛三省通用大洋券”字樣,作發北伐軍費之用,可見當時籌劃軍費之困難,不得已而將舊有作廢的鈔票加蓋字樣,以資因應。 當年中央加蓋“湘贛桂通用券”發行的紙幣面額有1元、5元、10元、100元四種,限額發行200萬元。軍人持此種券只能購買物品而不能兌換,商民持券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