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政權早期紙幣 |
發布日期:10-01-29 16:01:18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中國商報·收藏拍賣導報 作者:張 宇 |
這是一張1932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發行的紙幣,面值壹圓,票幅6.8厘米X11.8厘米,顏色為棕紅色,正面圖案是列寧頭像,正上方印有“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列寧頭像兩側是“壹圓”字樣,正下方印有“憑票即付銀幣壹圓”;該紙幣的反面正上方是“國家銀行”四個字,下方印有“1932年”。 這是一張紅色政權的早期紙幣,筆者在市場看到此幣,持有人開價1000元,筆者經過幾番的討價還價終于買下了它,回家后,筆者翻閱了一些歷史文獻,才得知這張紙幣的來龍去脈。1932年2月1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成立,毛澤東的胞弟毛澤民出任第一任國家銀行行長,副行長是李六如,賀子珍任印鈔所所長,總行設在江西瑞金城北的葉坪。國家銀行成立后,開始籌備發行貨幣工作。 1932年,國家銀行首先發行了面額為伍分、壹角、貳角和壹元的紙幣,1933年又發行了面額為伍角的紙幣。國家銀行發行的紙幣,均為橫式,其票面圖案布局為:票面上端印有右讀“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行名;中間主圖左右兩側花紋圖框中標有票面面值(除壹角幣標在中間)。針對當時各根據地發行的代用鈔票,品種繁多,印制工序簡單,容易被敵人偽造,主圖下邊兩側的外文簽字為暗記,是為防偽而特制的;紙幣下邊中間橫框內有“憑票×張兌換銀幣壹圓”,標明國家銀行發行的紙幣為銀洋的兌換券;票的四角花紋圖框中均上下標有面值;紙幣的印發時間均在票背面的下方;票的編號多蓋印在主圖的上方,以紅色居多,其編號前的冠字則以黑色為主。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紅一方面軍主力于1934年10月撤離中央革命根據地,國家銀行總行毛澤民、曹菊如、錢希均、黃亞光等14人隨紅一方面軍長征,中央印刷廠、中央造幣廠、國家銀行及其分支機構多數人員繼續留在根據地堅持游擊戰爭,中央革命根據地貨幣的印鑄和發行被迫逐步停止,然而在長征途中,紅軍仍然使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紙幣。 為使紅軍指戰員在長征途中能用國家銀行紙幣購買一些生活必需品和及時補充部隊的給養,而又不使當地群眾受損失,他們每到一個休整的地方還要緊張地發行國家銀行紙幣,在離開時又要用當地緊缺的物資和銀元從當地人民群眾手中將發行出去的國家銀行紙幣收回來,使得當地人民感受到中國共產黨的貨幣是保值的。1935年10月,工農紅軍勝利到達陜北延安,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與陜甘晉省蘇維埃銀行合并,改名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西北分行”,也就是現在中國人民銀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