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稱人民幣殘次品風險極高 |
發布日期:12-09-10 09:13:19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廠長經理日報 作者: |
百元水印倒置錯版估值幾十萬,挪位十元幣、第三套貳元錯版人民幣升值近千倍……隨著錢幣市場升溫,具備“怪、少、錯”的錯版人民幣吸引了不少初涉錢幣領域的新手,尤其是在互聯網上,一張“錯版貨幣”的叫價動輒數千元或上萬元,“錯版貨幣”真有那么高的收藏價值嗎? 武漢收藏家協會古玩專委會會長吳興平介紹,人民幣在印刷時都是整版印刷,然后經過裁切成單張,屬于批量生產,“挪位錯版曾拍出了數十萬元的高價,但關鍵在于收藏者的認可程度,喜愛者用小戶型換購,但對于沒有需要的,認為它只是面值10元。” 但對于“貳”錯版、漏印“yuan”錯版,吳興平稱,這兩種錯版都屬于正常情況,特別是后者屬于版別原因,不存在漏印。 吳興平說,目前還沒有針對錯版人民幣估價的專業權威機構,對于錯版到底值多少錢,還很難下定論,大多是收藏者之間你情我愿的自由交換。 究竟什么是錯版人民幣,到底有沒有錯版,其實一直存在爭議?業內一般認為, 錯版幣包含有漏印、折白、位移的、印偏的、水印倒置、水印偏離等幾個方面。但早在2005年央行就曾關于錯版人民幣發表過公開聲明,稱已發行的各版人民幣都未出現錯版,民間發現的紙幣、硬幣、紀念幣所謂的錯版,只是質量缺陷導致的“殘次品”。 有專家認為,國內人民幣收藏興起時間較晚,錯版是從郵票玩法上演變而來,如著名的全國山河一片紅、蔡倫公元前等錯票,但不同的是,郵票發行后發現錯誤郵政部門會及時收回,少量流入社會。 正因為錯版的價格不菲,目前市場造假也分外猖獗,挖補、粘貼、激光打號等造偽方式層出不窮,甚至還有人將連體人民幣故意裁切造成挪位,普通投資者很難分辨。吳興平表示,錯版人民幣用來投資收藏,風險極高,很可能遭遇“有價無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