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之前,中國并沒有西方所謂的“建筑師”這一職業。清朝的工部和內務府皆承辦營造建筑事務,“樣式房”即類似設計的職能部門,設計稱為“起樣”,工匠稱“樣子匠”,與現代建筑設計師有相似之處,他們也是工匠隊伍中文化水平較高的一群人,具備較高的書算和美術能力。不同的是,樣子匠的設計涵蓋范圍要廣泛得多,從風水選址、景觀設計、建筑組群、房屋構造、內檐裝修到舟車家具等無所不包。
雷家的建筑思想、建筑技術等從何而來呢?為什么雷家會成為清宮巨匠?
元末時,朱元璋在江西與陳友諒長時間交戰,最后戰勝陳友諒,奠定了建立明王朝的基礎。由于朱元璋對江西的特殊感情,他登基后在南京建立皇宮時大量招募江西工匠。明成祖遷都北京后又在北京建立皇宮,也是大量招募江西工匠。那么,江西工匠的優勢何在呢?
晚唐以來,唐僖宗朝金紫光祿大夫、宮廷堪輿大師楊筠松,因黃巢起義退隱江西贛南,并招徒曾文辿、廖瑀傳授,形成門派。至宋中期形成江西風水甲天下之勢。從陽宅、陰宅的風水選址、景觀設計,到村鎮城市布局、建筑組群、房屋構造等等都以“陰陽五行、天人合一”理念設計實施。宋明兩代實施文官政治,江西籍文官把持半個朝廷。江西盛行的堪輿學理論在皇宮、廟宇、官衙、村落、民宅、祠堂等建筑設計與實施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雷發達在遷徙金陵前,世居江西南康府建昌縣梅棠鄉新莊(今江西永修縣梅棠鎮新莊村),是建筑世家,著名木匠。其先祖雷禮是江西豐城雷坊人,是明朝嘉靖十一年進士,皇帝任命他主持朝廷的皇陵修造。雷禮從工部右待郎官做到工部尚書,在工部任職十四年,其中任尚書十余年。他親自主持或參與督修的工程不計其數。每逢重大工程,必親力親為,親自畫圖設計,親自監督施工。雷禮對明紫禁城的設計建設,將堪輿學理論運用到了極致,雷禮在明皇宮建筑方面有深厚的造詣,做出了重要貢獻。特別是重修三大殿---皇極殿、中極殿、建極殿,修治盧溝橋,修建十三陵,重建永壽宮等工程,尤其擅長宮殿和陵園建筑的建造和修繕。
雷家先祖的杰出成就,營造出江西民間濃厚的堪輿風氣,儒釋道三教合一、天人合一的深厚文風,以及精湛的傳統木匠技術等,對后面的“樣式雷”有著直接的關聯和影響。雷發達及其子孫“樣式雷”在重建擴建紫禁城太和殿、保和殿、交泰殿、乾清宮時,都遵循明代的設計思想和建筑風格。清東陵、清西陵的建筑風格與明十三陵的建筑風格有很多相似之處。
如果說樣式雷始祖雷發達的成就,是表現在宮廷建筑的布局與修造、木工技藝的精湛上,那么,樣式雷二代雷金玉的成就,一是在主持規劃修建圓明園上表現了宏大的氣勢、山水相間、自然與建筑相適的天人合一;二是發明“燙樣”——燙樣是建筑設計的立體模型,根據需要選擇適當的比例。燙樣是用紙張、秫秸和木頭等加工制作的。燙樣的發明,為大型建筑物、建筑圈、建筑群、周圍環境布局,山形水系走勢等,提供了極為有效的審視圖形。樣式雷家族世代傳承燙樣技術與方法。燙樣與圖紙、做法說明一起組成了古建筑設計這一精尖工種,充分展現了中國古代高超的建筑設計水平,也填補了中國古代建筑史研究的空白。
所有這些均說明了“樣式雷”在建筑理念、建筑藝術、建筑風格上,與明代雷禮有著一脈的傳承關系。在建筑史上,明清屬于同一個時代,建筑風格有著密切的傳承關系。雷禮是明清建筑藝術的主要開創者,“樣式雷”建筑世家則是集大成發展者。“樣式雷”建筑世家的成果,是在雷禮建筑思想與風格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