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藝術(篆書)紀念幣,可謂“未發先熱”,大有“未見其人,先聞其聲”之陣勢。面世之后,其市場表現不負眾望,尤其是在新品中央美院、吉祥文化(壽居耄耋、榴開百子)連續破發的慘淡行情下,篆書紀念幣作為廈門會議后的第一個改革試點項目,在發行量、營銷策略、設計等方面的實質性落地改革,為整體冷清的金銀幣大盤及時注入了鮮活的力量。篆書紀念幣,已經形成一種“現象”。
為什么?
一“無一字無來由,無一處不講究”的文化態度。
書法和篆刻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視覺藝術形態,尤其是篆書,自然、淳樸、簡練的藝術特征,很適合在方寸之間表現。
篆書紀念幣的設計格調不俗,素雅簡練的審美情趣、寧靜高古的畫面呈現,配合“無一字無來由,無一處不講究”的內容內核,審美性和文化性完美統一,體現了一種非常高級的文化態度。這種文化態度決定了其文化幣的文化底色和文化品質。LV的設計者曾經說,中國物件散發出來的簡約美感和寧靜深邃,是最高境界的文化。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套紀念幣的確表現出了一套文化幣的品質與格調。
二 質與量的雙重“物以稀為貴”。
從質的角度來說,篆書幣是書法藝術系列的首個項目,毫無疑問,是這個新項目的龍頭。篆書幣也是首套真正以書法藝術為主題的金銀紀念幣,設計上融入了非常深厚的文化概念,具有很鮮明的獨創性特征。
從量的角度來說,8克金幣最大發行量10000枚,150克長方形銀幣最大發行量5000枚,30克銀幣(3枚),最大發行量3×20000枚,本身就是2018年幣市盤子最小的項目。還有市場傳言,這套幣縮減發行量為7成。實際發行量為金幣7000枚,銀幣14000枚(其中7000枚用于配金銀套幣),150克銀3500枚。
質的獨創性、量的稀缺性,決定了這套幣的需求價格彈性低,甚至無彈性,隨著市場上量的進一步沉淀和時間的沉淀,價格只會往上走。這個價格并且是指價格合理回歸后,隨著認可程度的提高以及時間沉淀的價值的增加,其市場價格所呈現的穩定的增值趨勢。
三 新的定價體系,“沒有中間商賺差價”,市場需求決定市場價格。
廈門會議后,金總改革的第一項措施就是:減少實鑄量,從供給端控制量,由過剩轉變成應需供應。這項舉措的改革直接打破了原有的由經銷商主導、市場幣商參與的市場價形成模式。
篆書紀念幣將成為這種新定價體系形成的第一套金銀幣,如果能夠成功,也將決定金總進行市場化改革的決心和信心。
收藏者真正擁有市場定價權,電商平臺的加入也將取代傳統的二級市場銷售渠道,這種被收藏者戲稱“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的新定價體系,究竟會帶來什么,還有待進一步市場驗證。
但是,至少有這么幾點是確定的:
1、未來金銀幣的市場價格,將越來越看“實際需求”的臉色,收藏者買賬,價格自然水漲船高,金銀幣的收藏價值和投資價值將由市場來決定,也倒逼市場化發行的推進。只有把收藏者的口味和需求研究透了,發行出來才會有人買單。
2、沒有中間商賺差價,減少了發行初期籌碼的高度鎖定,或許未來囤積居奇的現象會逐漸減少,能夠讓更多的收藏者以更合理的價格收藏到心儀的紀念幣,也能產生更廣泛的賺錢效應,讓金銀幣市場合理循環起來。
3、傳統的線下交易,不但造就了一個比較畸形的市場定價體制,也限制了金銀幣發展潛在收藏群體的能力,沒有外部輸血,閉環發行、閉環營銷,不但讓市場越做越小,也讓發行部門很難真正聽到市場的聲音。篆書紀念幣的發行改革,可以視作先導,是試水,是改革,也是經驗累積。
四 業內外媒體關注數據回漲迅速,市場信心提振明顯。
篆書紀念幣作為中國金幣總公司決心提振市場信心,將改革措施堅決落到實處的第一個改革試點項目,已經在短期內顯現出積極效應,市場開始回暖。此外,從各大業內外媒體的關注數據變化分析,金銀幣的關注量回漲明顯,大眾對中國金幣總公司的改革初心與改革實踐總體顯示出積極輿論,希望改革能更加深入實際,讓市場繼續向上發展!(集幣在線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