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馬披月行天下――中國金幣馬年賀歲銀條品鑒 |
發布日期:13-11-08 08:45:22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www.ccbczpx.com 作者:江南客 |
賀歲之“歲”,對于中國金幣總公司推出的“馬年賀歲銀條”,特性是它的持續性和連貫性。持續性是根深蒂固的植入,它體現于“馬年賀歲銀條”的文化。連貫性是一如既往的表述,它體現于“馬年賀歲銀條”的形態。文化與形態的共融,構成“馬年賀歲銀條”獨樹一幟且不可取代的特質。而這種特質,對于鑒賞,對于收藏,對于投資,都是最為核心的價值要素。 “馬年賀歲銀條”彰顯的文化,細分為兩個相互關聯的主題,其中之一是“生肖”,另一個是“賀歲”。兩者相比,“生肖”分量更重,色彩更濃。生肖文化的精髓,就是十二屬相與十二地支相配,再加上天干輪回,構成60年為一周期的原始紀年法。“甲午”為干支之一,順序為第31位。前3位為“癸巳”、“壬辰”、“ 辛卯”,后3位為“乙未”、“丙申”、“丁酉”。甲午馬年,則是中國傳統紀年農歷的干支紀年中一個循環的第31年!榜R年賀歲銀條”背面圖案設計,延續舊有格局,幣面左上端四分之一區域,為生肖馬習性特點:“午神華光三目四臂,斬瘟瘴。豪,德人以無所求。健,自強不息以堅卓。天駟掌印水草,佐飛黃騰達!37個漢字分4列縱排,均為古印體。古印體不同于篆,不同于隸,不同于楷,也不同于魏碑與行書,它側重于“印”的殘缺破損,更強調“印”的古樸久遠。行筆之中,仿漢印章剝蝕效果,其點畫有斷有連,似斷似連。有“干枯”之澀,有“老辣”之勁,也有“古樸”之韻。布局上,37個古印體漢字,排列有序,跌宕起伏。制作中,因有浮雕、噴砂等先進造幣技術工藝的處理,整體觀感拙樸、秀雅與圓潤。尤其是中間二列的領首之字,“豪”有豪放之氣,“健”有健碩之壯。底端加綴的甲骨文“馬”字印章,以及篆書“賀歲”印章,與末端繁體“飛黃騰達”之字相襯,更有華麗尊貴之榮。與之相對,右上浮雕“甲午”兩個大字,以其大凸其威,在有限的尺幅之內,給人以最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凹孜纭眱蓚字又特別設計為宋體,濃墨重彩,端正莊重,特別渲染了“甲午馬”的紀年色彩。 實體“馬”則是背面圖案出彩之核心!榜R”非常規意義上的生肖馬形象,嚴格意義,它是藝術大師徐悲鴻筆下,實實在在動態之馬,制作過程中,因線條細膩,因層次分明,“馬”又以逼真而見長。相比之下,其神態的生動,遠超過其軀體的形象。畫面之上,“馬”側身而騰飛,馬鬃獵獵,馬蹄得得,眼炯炯有神,耳八面生風。既能聽到它的長嘶,又能感受它的喘息。中國傳統文化對馬有圖騰層面的敬畏與崇拜。其中最高者,將它與龍并列為中華民族精神——龍馬精神,包含奮斗不止,自強不息,進取向上,等等。它是黃河長江的精靈,是炎黃子孫的化身,代表了華夏民族的主體精神和最高道德。另一個層面,馬又是能力與作為的象征,也是人才的代名詞。古代馬之絕者為“八駿”,或絕地、踐土、翻羽、奔菁、超影、逾輝、超光、騰霧、挾翼,或赤驥、盜驪、白義、逾輪、山子、渠黃、驊騮、綠耳,才華卓越,本領非凡,是輔助天子共理天下大業的人杰。唯一可惜,“馬”在此處被具象化、藝術化,而生肖馬的民俗色彩,看不到更多的影子。 中國金幣總公司賀歲銀條系列,起于2008戊子鼠年,之后歷經辛丑牛、庚寅虎、辛卯兔、壬辰龍、癸巳蛇,終于抵達甲午馬年。甲為天干之首,居高處,平川一望無垠,或金戈鐵馬,或秣馬厲兵;或戎馬倥傯,或萬馬奔騰;或駟馬難追;或馬不停蹄;千軍萬馬,或單槍匹馬;或青梅竹馬,或金馬玉堂,等等,任由放疆,任由馳騁。也正是如此,銀條背面圖案,草體書法“馬”成為絕對主角。這也是中國金幣總公司賀歲銀條系列始終堅持的不變風格!榜R”依舊是象形草書,繁體漢字,有其形但更有其神。神在運筆之間表露出來,能攪地之千氣,也能攬天之萬象,一句話概括,是千軍萬馬之運籌帷幄。形在“馬”的昂首之態:頭長揚,鬃怒豎,臀高聳,蹄狂躍,整體生動而靈氣。點睛之筆左下四點甩成的馬尾,曲而細長,到尾處,又團成絨球。既桀驁不馴,又有天下唯我獨尊的霸氣。這也是背面圖案魂之所在。以“馬”為中心,“年賀歲”三字篆書鐫于左上,“甲午”紀年篆章刻于右下,兩者相映襯,相呼應,從而烘托出整個條面有序而完整的章法。銀條克數與銀條成色的阿拉伯數字和英文,壓于象形草體書法“馬”之下方,單一看,有些教條,也有些呆板,但兩者結合,又顯現出沉穩與厚實。條面閃光之點,是鐫于上端的中國金幣總公司標識,高端大氣,又莊重威嚴。中國金幣總公司賀歲系列,無論金銀材質,都有它不可復制的品牌獨一性,此高端,此大氣,此莊重,此威嚴,恰如其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