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智慧之火燒盡人世魔怨——五臺山大銅章的品賞與啟示 |
發布日期:13-11-07 08:39:05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www.ccbczpx.com 作者:賈關法 |
山西五臺山,別稱清涼山,位居中國佛教4大名山之首,以“金五臺”之說飲譽中外佛教界。2009年6月,五臺山榮登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名錄,走出國門,名揚天下。五臺山之盛名于世,文殊菩薩功德無量。文殊菩薩意譯為“妙吉祥”,是智慧的化身,與普賢菩薩同為釋迦牟尼佛左右脅侍,世稱“華嚴三圣”。因其德才超群,居菩薩之首,故又稱法王子。東漢時期,佛教傳入中國,五臺山以雄奇偉麗、層巒疊嶂的清涼勝境與文殊菩薩結緣,成為文殊菩薩應化的道場。自此,廟宇林立,香火鼎盛,誦經之聲傳遍神州四面八方。
為弘揚中國佛教歷史文化,彰顯中華民族兼容并包、崇尚多元化的精神特質,宣傳和保護世界遺產,由沈陽造幣有限公司推出的五臺山大銅章,以豐厚的佛教文化與璀璨的名山文化的最佳“配對”,中國傳統文化符號與現代設計理念的巧妙融合,吸引了廣大幣章收藏者的目光。 大銅章的正面圖案為五臺山殊像寺文殊菩薩騎狻猊坐像。菩薩頭飾五髻,身披袈裟,手持如意,面容豐潤,神色莊嚴,寧靜端詳,儀態萬方,明眸中蘊涵智慧的光芒和無量的慈悲。文殊菩薩的“五髻”,代表5大智慧,即大圓鏡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法界體性智。其坐騎狻猊,形似獅子,是傳說中龍生九子之一,通靈性,食虎豹,有威鎮、統率百獸之意。菩薩頭頂為法螺、法輪、寶傘、寶蓋、蓮花、寶瓶、金魚、盤長8種吉祥物組成的佛教“八寶”紋,左右是龍紋及草鳳紋等。整個章面,花團錦簇,精妙絕倫,竭盡吉祥裝飾之能事,將菩薩置身于中國佛教文化和民俗文化的“智慧之海”,令人肅然起敬,佛由心生。 大銅章的背面圖案,為菩薩之右手及手中的金剛寶劍,光明之火隨劍而生。背景為五臺山人文勝景和自然環境,祥云飄逸,松柏蒼翠,白塔巍峨,展示了佛教圣地的獨特魅力。傳說金剛劍是文殊菩薩的法器,也是菩薩的標志,其表義為斬斷無明及煩惱。而能斬斷人間魔怨的利器,惟有智慧。故劍端噴出的火焰,便是智慧之火。文殊菩薩正是以智慧的靈光,普照世間。 ![]() 五臺山大銅章最大的藝術特色,是以“特寫”描繪主體,具有真實感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設計者注重對被“放大”的局部進行細致刻畫,凸現畫面的視感效果,給觀者以美的享受和佛教文化的熏陶。大銅章正面,突出文殊菩薩的上半身造型,及其坐騎張口吼叫的威猛,造成懸念,形成一種于莊嚴中見神奇的氣氛,使之成為整個畫面的節奏重心。主體形象的周圍,則以吉祥紋飾烘托,疏密有致,繁而不亂,精雕細刻,絲絲入扣,有烘云托月之妙。背面的“特寫”,是文殊菩薩的一只蘭花纖手以及手中的金剛寶劍,具有很強的視覺沖擊力,并起到了承上啟下的轉場作用,與背景中的五臺山名剎古塔形成巧妙“鏈接”,令觀者仿佛置身于佛國仙境,于悠哉游哉的幻妙氛圍中感悟佛法真諦。 五臺山大銅章的另一個藝術特色,是妙于布局,以多層次的立體效果,兼具繪畫、浮雕、塑像等美學特征,尤其在陽光的照耀下更會產生神奇的視覺魅力。從整體上看,就象電影鏡頭,由遠景慢慢移向近景,最后定格于主體形象的某一局部,使人們仿佛身臨其境,或漫步于佛教文化的歷史長廊,去觸摸每一個生動精彩的細節;或穿行于佛教圣地的奇麗境界,去追尋每一處璀璨斑斕的足跡。 五臺山大銅章以其設計、雕刻之精美,令人愛不釋手,而更以“吉祥智慧”,詮釋佛理,啟迪人生。很多人以為,智慧就是聰明,其實不然。聰明的人天資高,頭腦靈活,思想敏捷,但容易主觀武斷,自以為是,甚至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人世間制造罪惡者,不乏聰明絕頂的人,“聰明反被聰明誤”。故聰明者必須兼具智慧,才能大有作為。在佛教經義中,智慧是梵語“般若”的意譯,是指超越世俗虛幻的認識,達到把握真理的能力。因而,智慧者必然明白事理,知因識果,辨別是非,分析邪正,擺脫名利枷鎖,追求人生的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