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重大題材金銀紀念幣的圖稿設計及審定(一) |
發布日期:13-10-24 08:43:40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www.ccbczpx.com 作者:丁一 |
中國金銀紀念幣的圖稿設計及審定是一套嚴肅認真的系統。1979年伊始的中國金銀紀念幣圖稿設計和審定,是相當粗曠簡潔的,當時的審定程序,主要是領導層的觀點。而圖稿的來源僅限于國家造幣廠的設計師們。這種情況持續了近20年左右,直到2000年,中國金銀紀念幣的圖稿設計及審定才逐步發展起來。我們可以把1979年至1999年這20年左右的中國金銀紀念幣的圖稿設計和審定方式作為初級階段,將2000年以來的中國金銀紀念幣圖稿設計審定方式作為發展鞏固階段。作為中國金銀紀念幣設計圖稿的初級階段,有以下幾個特點:1:項目確定后,由主要領導層根據造幣廠的設計隊伍實力來指定金銀紀念幣項目的設計師。2:按慣例,項目圖稿主要由被指定的造幣廠設計師設計和修改。3:由各級領導層來逐級審定選用金銀紀念幣的設計稿。
在中國金銀幣設計初級階段,我們可以看出很多不足之處:其一,設計金銀紀念幣的圖稿來源狹窄,僅限于造幣廠的設計師,其他人不敢輕易修改設計稿和資料。這造成了這名設計師的設計語言和設計風格還有整體的設計水平就代表了中國金銀紀念幣的設計風格和水準。其二,評選審定畫稿僅限于各級行政領導,領導層對政治語言和宣傳力度比較敏感,而且大多數主管行政的負責人對構圖、色彩、造型處理的理解有限。但是他們的意見是決定性的,個別時候會成為出類拔萃的作品產生之阻礙。 而2000年以來的中國金銀紀念幣圖稿設計和審定有了一套較為科學的程序。這種機制最大限度的保證了設計風格和設計水平是當時較高質量的。作為中國金銀紀念幣發展鞏固階段的主要措施有:一、改變了初期指定造幣廠和設計師的做法,采用向社會征稿、向藝術院校征稿、向造幣廠設計師同時征稿,定向招標的方法,保證了設計圖稿的來源廣泛,從中發展高質量畫稿的機率更大。二、設計圖稿的評審,廣泛的征求我國頂級藝術專家的意見并由專家們評審,使圖稿的藝術質量有了保證。從2000年以來的中國金銀紀念幣的實物效果與1999年以前中國金銀紀念幣的實物效果相比而言,可以明顯看到兩個階段特點。 限于文章的篇幅,本文重點介紹中國金銀紀念幣的重大題材項目——“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周年”金銀紀念幣圖稿設計中的點滴。 “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金銀紀念幣項目,是個重大的歷史題材,從1978年到2008年這30年期間,中國的政治,經濟,社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使得國民經濟有了很大的里程碑式的發展。中國人民的文化生活也極大的豐富了。廣大群眾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總之,要表現的內容太多太多,無論從哪里切入,都令人有掛一漏萬的感覺。而這次“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金銀紀念幣項目的幣面也只有有限的幾個,如果確定幣面主題變成了難題。 中國金幣總公司作為中國金銀紀念幣設計圖稿征集審定的主要組織者,對于此套紀念幣的主題表現,做了很多具體的工作。從國家發政委,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黨史研究室,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等重要機構和單位,多次邀請了有關專家座談,暢所欲言,確定主題,以便在主題確定的基礎上向全國相關藝術設計單位征集設計稿。 由于要表現的東西太多,專家們絞盡腦汁的設法歸類論證,從浩繁的歷史內容中提煉出精粹的主題,但是還有很多難題不易破解。有的專家在征求意見后期也曾無奈的提出“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的重點主題,恐怕要到2008年底胡錦濤主席作紀念活動的發言時,才會非常明確。這種看似調侃的言語,也確實表明了專家們工作的難度。最終,經過反復比較,確認了各個幣面的主題,那就是統帥整個項目的正面圖案要表現“改革開放的浪潮”、“向一股春風吹響祖國大地”。而背面圖案1/4盎司主要表現鄧小平同志在改革開放中的設計師地位,1盎司主要表現工農業和文教科技的偉大成就。5盎司金銀幣主要表現中國百花齊放的繁榮場景。至此,設計主題才有點眉目。 “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金銀紀念幣項目的征集圖稿有幾百幅,設計效果同樣不樂觀,政治主題的文字表述尚且不易,用具象圖案表達抽象概念更是談何容易。在主題確定和圖稿征集,評審,確認這些階段,中國金幣總公司設計部的責任最重大,尤其是重大政治題材的金銀紀念幣,壓力更大。如果拿不出向上報送的金銀幣設計圖稿,如何交代?而時間卻是一天天在流走。設計部必須在規定時間拿出規定要求的金銀幣設計稿。在領導,專家和設計師共同努力下,終于將圖稿報送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并由中國人民銀行總行批準報送中共中央宣傳部。 在向上報送的設計圖稿中,專家和領導們看好并欣賞的是1/4盎司金幣的背面圖案:幣面中心是偉大的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側面剪影肖像,造型辨識度高,非常逼真,因為是剪影又富有大家熟悉的鄧小平個人特征,所以表達明確并且簡約大氣。幣面右側是1978年到2008年的年號序列排列,表達了30年的歷史,這些年號中,1978年、1982年、1987年、1992年、1997年、2002年、2008年的年號字體均適當放大,表明當年曾是黨的代表大會召開,充分表達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了這場改革開放,在視覺角度上,這些年號排列豐滿,大小各異,疏密節奏恰到好處,不似表格般死板,但有恰當的活力,充滿了文字特有的記錄感、莊重感和力量。當時大家都覺得此圖是個亮點。 對此,大家都有一致的觀點:如果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而言,只能選一位偉人的話,肯定是毛澤東無疑,論改革開放的重要性,假設只能選一位人物來代表這場開放運動,圖樣毫無疑問,是鄧小平同志,無可爭議。大家的觀點是站得住腳的。 可是,雖然中國人民銀行批準了這套金銀紀念幣,并上報了中共中央宣傳部,但是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其他設計稿中共中央宣傳部都批準,唯獨這幅1/4盎司金幣背面圖稿待定,予以否認。中共中央宣傳部的意見是1/4盎司背面圖稿換成別的就可以批準。當時離年底發行此套金銀紀念幣的時間已經很近了。還要制作石膏,鑄造樣幣并且組織生產,壓力之大可想而知,最終修改的1/4盎司金幣背面圖稿,保留了改革開放30周年的年號排列,以鮮花盛開代替了鄧小平肖像剪影效果,終于得到了中共中央宣傳部的批復同意。 筆者對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金銀紀念幣項目的1/4盎司金幣原背面圖案遭到否定有很大興趣。從政治角度考慮,當時否定此方案的中宣部領導是對的。我們群眾對此考慮的太少。改革開放至今都在繼續,2008年改革開放了30周年,鄧小平同志去世都有10年了,期間江澤民同志、胡錦濤同志作為當時中國的舵手,為領導全國人民深入改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如果只是體現鄧小平同志,確實有所不妥。 現在再靜下心來欣賞這套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紀念幣,感覺真是不錯。這項目的主題很大,份量很重,而幣面的面積很少,才方寸之間,要將30年里的歷史文章放在幣面寫好,確有難度。但是現在看來確無不妥之處,十分吻合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精神,表達準確。限于從業者的政治、歷史、藝術水平、中國金銀紀念幣的制作多多少少有些部分的遺憾,這是正常的現象,事后諸葛亮們的挑剔并不能動搖從事這項工作的同志們之歷史地位。我們要在欣賞中國金銀紀念幣的時候,對這些幕后無名的英雄表示深深的敬意。 無獨有偶,在這套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金銀紀念幣即將面世之際,我的業內好友給我看了一個紀念章的圖案資料,我看了以后十分吃驚,這是一枚法國已故總統蓬皮杜的銅質紀念章。背面圖案正是采用了蓬皮杜總統的側面剪影肖像表現手法。想不到這圖案和改革開放30周年的1/4盎司金幣背面圖案如此相像,根據我們的了解,征集中國金銀紀念幣設計圖稿強調的是原創性。我不知道當初投稿的那位仁兄在投這幅設計稿時是否想過這問題。我們衷心的希望投稿者是經過自己的反復設計構思才創作出了這幅原創畫稿,客觀上與法國總統蓬皮杜紀念銅章的藝術構思相同,驚人的相似,如果是這樣,那實在是太巧了!又或者是設計者未意識到原創圖稿對中國金銀紀念幣的重要性,借鑒了法國大銅章的表現手法,在此不加以臆斷了。 從這件事情的發生,可以領略到藝術設計領域里的”陷阱“是很多的。現在的信息社會,每天有千萬計的新事物新作品問世,雖然網絡發達,但是每個事件和影響力和每個作品的推廣力度是不一樣的,況且還有時間差的問題。這就是雖然經過專家審稿還會有”漏網之魚“的原因。我們衷心希望所有的圖稿是投稿作者原創的,如果借鑒也要吸收為自己的東西再消化最后成型,不能一味照搬,這也是審稿的難點和重點。 我們再回顧當時那位否定改革開放30周年1/4盎司金幣背面圖案的領導,他的決定,無意中回避了一則可能雷同的圖稿發表客觀上成就了這套紀念幣的完整性和獨特性。 世界上的事有時候就是這么奇妙,這也是錢幣收藏過程中的很有意思小花絮,供廣大錢幣收藏者品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