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稿刊載于《錢幣》報2014年9月下旬,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載于中國集幣在線(http://www.ccbczpx.com/),謝謝!
波羅的海之路(愛沙尼亞語:Balti kett、拉脫維亞語:Baltijas ceļš、立陶宛語:Baltijos kelias)是發生于1989年8月23日的一次和平示威。大約有200萬人加入這場活動,他們手牽手組成一個長度超過600公里的人鏈,穿過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這一示威是為了希望世界能夠關心三國共同的歷史遭遇——在1939年8月23日蘇聯和納粹德國秘密簽訂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中,該三國被蘇聯占領。 該示威也是波羅的海三國追求脫離蘇聯、各自獨立過程中的重要事件。
2014年為該事件的25周年,立陶宛特發行了紀念銀幣、銅鋁鋅錫合金幣各一枚。兩枚紀念幣正背面圖案一致,均為立陶宛法定貨幣,由立陶宛造幣廠鑄造。兩枚紀念幣均為圓形紀念幣,其中銀幣為精制幣,凈重28.2克,成色92.5%,直徑38.6毫米,面額50立特,限量發行4000枚;銅鋁鋅錫合金幣為準精制幣,凈重10克,直徑28毫米,面額25立特,限量發行25000枚。其正面圖案均為立陶宛國徽,環刊立陶宛、面額及發行年號2014字樣,右側鑄有立陶宛造幣廠標志;背面圖案均為波羅的海三國(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地圖,中央為一根彩色工藝樹枝貫穿其中,象征25年前愛沙尼亞人、立陶宛人和拉脫維亞人為了脫離蘇聯,手拉手從最北的愛沙尼亞的塔林到最南的立陶宛的維爾紐斯組成的長達600公里的人鏈;樹枝上的三片樹葉,分別位于三國地圖中央,樹葉為彩色,分別為三國的國旗色。環刊“BALTIJOS KELIAS 25”(波羅的海之路25周年)字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