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稿刊載于《錢幣》報2014年9月下旬,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載于中國集幣在線(http://www.ccbczpx.com/),謝謝!
“九-一八”,這是一個中國人民永遠也不能忘記的日子。
“九.一八-----九一八-----,從那個悲慘的時候,我離開了我的家鄉,流浪----流浪-----,那年那月,才能回到我那可愛的家園?”
……
1928年6月4日5時30分,東北皇姑屯附近的一個車站上的一聲震天巨響,喚醒了沉睡的人們。“東北王”——張作霖專列的豪華花車被炸得粉碎。
“我不行啦,告訴小六子(張學良的乳名)以國家為重,好好地干,-------叫小六子快回沈陽。”奄奄一息的奉天督軍兼奉天省長張作霖對盧夫人說。
1928年7月4日,張學良子繼父業,出任東三省保安司令,12月,張學良通電與南京國民政府合作。
1931年9月18日晚10時20分,日本關東軍在柳條溝炸毀了南滿鐵路,還反誣是中國軍隊炸毀了鐵路,隨即攻擊駐守的中國軍隊,同時進攻沈陽,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爆發了。
“九-一八”事變后,蔣介石政府繼續推行“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并將東北軍、西北軍調到陜北去“剿共”,蔣介石兩次坐飛機抵西安督促張、楊“剿共”。張楊兩將軍一而再,再而三進諫,勸蔣停止內戰,一致抗日,被蔣置之不理。此時,西北群眾也向臨潼進發,舉行要抗日反內戰的游行,蔣大怒:“學生不聽話,格殺勿論。”張學良擔心學生受傷,急忙驅車去勸游行的隊伍返回,并憤慨地說:“我的槍不打自己人。你們的要求,我保證一定實現,一個星期后用事實給你們看,請相信我吧!我沒忘記家鄉,也沒有忘記祖宗墳墓。”
1936年12月12日凌晨5時,幾聲槍聲打破了西安早晨的寧靜,西北軍很快就解除了蔣介石憲兵團的武裝,東北軍的捉蔣隊伍與蔣的衛隊展開了激戰,當他們突破防線進入蔣介石的臥室時,發現蔣已經跑了,于是他們到處搜捕,終于在華清池后山捉到了蔣介石。這就是1936年的“西安事變”,也稱雙十二事變。
1936年12月17日,中國共產黨派出了以周恩來為首的代表團到達西安,同張、楊兩人分析了當時的局勢,提出和平談判解決西安事變的主張,最后迫使蔣介石放棄 “剿共”,一致抗日。從此,中華全民族的抗戰開始了。
1937年7月7日,日軍借口“一名日兵失蹤”,要求進宛平城搜查,遭到盧溝橋中國守軍的拒絕,因而日軍開槍開炮攻打盧溝橋,中國守軍當即還擊。盧溝橋是一座有800多年歷史的大石橋,當時中國守軍只有一個排,,而日軍在盧溝橋南的豐臺鐵路一線有8000多名日軍。中日軍隊在此展開了激烈的爭奪,史稱盧溝橋事變。1937年7月29日,日軍攻陷北平,7月30日天津淪陷,駐守盧溝橋的二十九軍也因此撤出了盧溝橋。1937年8月14日,國民政府發表《抗戰自衛書》,8月15日,日本宣布全國總動員,成立作戰大本營,從此,中日之間的全面戰爭展開。
1937年8月,日軍進攻上海,“八一三”淞滬抗戰爆發。日軍參戰兵力30萬,中國軍隊參戰兵力70多萬,以馮玉祥為總司令(后來由蔣介石自兼總司令)。淞滬抗戰歷時三個月,粉碎了日寇“三天占領上海,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美夢。
1937年9月,山西平型關,是抗戰以來第一個大勝仗的地方,林彪師長帶領八路軍115師,打得日軍第五師團第二十一旅暈頭轉向,殲滅了日軍1000余人,擊毀了日軍汽車、馬車三百多輛,繳獲了大批武器,打破了“大日本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極大鼓舞了中國軍民的抗日斗志。
1938年3月,繼平型關大捷后,中國軍隊在李宗仁的指揮下在臺兒莊又取得了對日作戰的巨大勝利------
1938——1943年,是抗日戰爭的相持階段,也是抗戰最艱苦的年代。八路軍是依靠什么堅持了艱苦的抗戰?靠的是保衛祖國的堅定信念,靠的是艱苦奮斗的精神,靠的是官兵一致的原則。1939年3月,由于抗日根據地財政困難,八路軍總部決定當月全軍只發給每人鞋襪費5角。5月,每人只發給津貼費1元。5月30日,八路軍副總司令彭德懷在晉東南紀念“五卅”大會上發表演說,他揮動右臂,放開洪鐘大嗓,說道:“我們共產黨人是不怕困難的-----八路軍本月每人只發津貼費1元,我們的總司令,今年50多歲了,也只領得1元。有人說,八路軍特殊------這就是我們的特殊,這個特殊我們永遠保持!”(據《國家人文歷史》)
抗戰初期,國民政府發給八路軍的“軍訓法幣”作為流通工具,但所發的法幣多為5元和10元的大面額法幣。那小面額的5角錢哪里來呢?在此情況下,根據地就印了一些小面額的5角錢(見圖1和圖2)。
圖3和圖4是第一戰區總部軍需劵5角的正面和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