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稿刊載于《錢幣》報2014年11月上旬,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載于中國集幣在線(http://www.ccbczpx.com/),謝謝!
唐繼堯紀念幣鑄造于護國運動的首發地——云南,是波浪壯闊的討袁護國運動的歷史見證物。1911年10月10日爆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王朝,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1915年,袁世凱竊取了辛亥革命勝利果實,逆歷史潮流復辟帝制,建立中華帝國,激起全國人民的強烈反對。1915年12月,蔡鍔與云南都督唐繼堯及李烈鈞、方聲濤等反對袁世凱稱帝,擁護共和政體,25日宣布云南獨立,組織護國軍討伐袁世凱。南方各省亦紛紛宣布獨立,各國列強也不再支持袁世凱。1916年3月22日, 袁世凱在內外交困中宣布取消帝制,6月6日在人民的唾罵聲中病死,護國運動取得勝利。為了紀念護國運動,云南省鑄造發行了有護國元勛唐繼堯頭像圖案的紀念幣。
唐繼堯(1883――1927),云南省會澤縣人,字蓂賡,自號“東大陸主人”。1883年8月出生于一個書香門第家庭,1904年赴日本留學,入東京振武學校第6期,1905年秋加入同盟會,1908年畢業于日本士官學校,1909年回到云南,在講武堂擔任教官并從事革命活動。1911年10月30日,參加蔡鍔領導的“重九起義”。1912年5月,任貴州都督。1913年蔡鍔去北京后,任云南都督,從此掌握了云南全省軍政大權。1915年12月25日,他與蔡鍔聯名通電全國,宣布云南獨立,組織護國軍討袁,發起推翻袁世凱的“護國運動”,成為“護國三杰”之一。1916年,獨立各省在梁啟超的建議下,于5月8日在廣東肇慶成立軍務院,唐繼堯被推選為撫軍長,6月6日袁世凱病死,護國運動結束。1927年2月6日,云南四大鎮守使胡若愚、龍云、張汝驥、李選廷發動“倒唐”政變,唐被逼下野。5月23日,年僅44歲的唐繼堯病死,葬于昆明圓通山。
為紀念反袁擁護共和勝利,1917年8月云南造幣廠開鑄唐繼堯紀念幣,有金、銀、銅三種材質。其中紀念金幣正面為唐繼堯頭像圖案,上書“軍務院撫軍長唐”;背面為交叉的九角十八星旗和五色旗圖案,上書“擁護共和紀念金幣”,下書“當銀幣伍(拾)圓”字樣。金幣有伍圓、拾圓兩種面值,伍圓幣直徑 19 毫米,重4.5克;拾圓幣直徑24 毫米,重8.5克,兩者發行量都只有數百枚,均極為罕見。
紀念銀幣面值只有半開(伍角)一種,但有兩種版別。最先開鑄的是唐繼堯側面像銀幣,正面為唐繼堯側面頭像,上方為“軍務院撫軍長唐”;背面為民國雙旗圖案,上方有“擁護共和紀念”字樣,下方為“庫平三錢六分”(圖一、二)。后對鑄模加以改進,于1918年10月開鑄唐繼堯正面像紀念幣,正面為唐繼堯正面像,邊上有珠圈,珠圈下方為對稱的嘉禾圖案,上方為“軍務院撫軍長唐”;背面圖案與側面像銀幣相同(圖三、四)。兩種銀幣直徑皆為33毫米,重13.4克左右。其中唐繼堯側面像銀幣數量較少。
紀念銅幣面值為“當制錢五十文”,正面珠圈內為唐繼堯正面頭像,珠圈上方為“紀念銅幣”楷書,兩邊為對稱的花草圖案;背面珠圈內為交叉的民國雙旗圖案,珠圈上方是“云南省造”四字,下方是“當制錢五十文”,中間用十字花星隔開(圖五、六)。有紅銅和黃銅兩種材質,除銅質和輕重(紅銅的較重,重25.4克左右;黃銅的重22.3克左右)不同外,其它都一樣,直徑均為39毫米。其中紅銅質的較少見,而且所見品相都不佳。
除了上述金、銀、銅紀念幣外,1916年云南財政司下屬的富滇銀行也發行過唐繼堯像“擁護共和紀念幣”鈔票,但鮮為人知。該鈔正面中央上方有“擁護共和紀念幣”字樣、下方為“富滇銀行兌換券”,中為面值,左側印昆明五華山圖案,右側為唐繼堯半身戎裝像;背面為昆明大觀樓風景圖案。據富滇新銀行庫藏部1944年8月所輯《樣幣匯編》記載,該紀念鈔票有1元、5元、10元、50元、100元五種面值,但目前僅見1元、5元、10元三種樣幣。近年發現的實物都是流通票,其中10元券為存世孤品,50元券僅見數枚,100元券僅見兩枚,此套鈔票均極為珍罕。圖7富滇銀行唐繼堯像擁護共和紀念壹圓鈔票,為北京華夏2010年秋拍黃琦收藏中國軍用鈔票專場9233號上拍品,品相七五成新,邊紙有損,上拍前僅估價人民幣30000— 60000元,但受到藏家熱捧,最后成交價達89600元。
圖1唐繼堯側面像銀幣(正).jpg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圖2唐繼堯側面像銀幣(背).jpg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圖3唐繼堯正面像紀念幣(正).jpg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圖4唐繼堯正面像紀念幣(背).jpg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圖5唐繼堯紀念銅幣(正).jpg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圖6唐繼堯紀念銅幣(背).jpg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圖7唐繼堯像富滇銀行擁護共和紀念幣.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