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重大題材項目金銀幣的專項發行及其他(六) |
歷史和政治題材歷來是各國發行紀念幣項目的主要素材,尤其是關系到國家利益格局的調整和民族感情的事宜。各國家都表現的格外敏感和關注。中國香港和澳門地區,歷史上曾屈服于列強,分別被當時的“大英帝國”和葡萄牙殖民侵略者“租借”,在新中國成立后,問題依然沒有得到解決。
改革開放以后的中國,開始注重香港和澳門的歸屬談判,作為國家貨幣發行重要單位的中國人民銀行,決然地把這次中國恢復對香港,澳門行駛主權的歷史節點作為發行金銀紀念幣的重要依據。通過國家貨幣的形式,從歷史高度記錄這個讓中華民族和海外炎黃子孫都揚眉的日子。為此,中國人民銀行有關部門和中國金幣總公司頻頻于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接觸,了解中國與英美,葡萄牙的談判進展。以確定銀行發行法定貨幣的進度和時間。 情系港澳 1993年,中國金幣總公司就開始籌劃這個香港、澳門回歸祖國重要項目的進展和計劃。關鍵是理解中央對外精神,確定發行規模和具體品種和時間。首先確定了三段式的表現內容:第一組主要體現鄧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國兩制”;第二組主要表現香港和澳門的“基本法”;第三組主要表現香港、澳門特區成立。大致是這個思路,并得到了有關部門的首肯。 1994年4月20日,時任中國金幣總公司總經理的尹成友先生,赴國務院港澳辦公室匯報“97香港回歸祖國紀念幣”事宜。港澳辦公室很重視此事,港澳辦公室的香港社會文化司司長趙秉欣和副司長衛陵彥聽取了匯報。 由于此事在歷史上意義重大,中國人民銀行特地將此項目工作設想和計劃情況報送國務院。在國務院批準后呈送江澤民主席,標題為《關于發行香港回歸祖國金銀幣的請示》。8月6日,江澤民主席在中國人民銀行的呈文中作出了重要批示:“紀念還是要從政治上考慮,增發1公斤特大金幣,似宜情定。發給誰請酌。”這說明確實是大事,由最高領導出面批閱。我們國家很重視這個事。 江澤民主席批閱的文件很快傳達到了中國人民銀行。中國人民銀行金銀司時任司長夏立平立即主持召開97香港回歸祖國第一組金銀幣制模、生產、發行緊急會議,落實江澤民主席的重要批示。 任重道遠 時間緊迫,是這次香港、澳門回歸祖國金銀紀念幣設計、生產的重要制約因素。中國金幣總公司聯系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和上海造幣廠、沈陽造幣廠,共同分擔重任,并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來完成。 一旦某個項目作為重要的政治任務下達布置,可以說所到之處一路綠燈,相關各方皆力盡方便配合之所能。借此東風,才使“97香港回歸祖國”金銀紀念幣項目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按質按量完成。 有很多細小的環節十分重要,例如設計畫稿的報批時間很關鍵。畫稿批的越晚,進度受影響的程度就越大。而畫稿的批復卻不是中國金幣總公司能夠充分把握的。再譬如:原料的配備,都是黃金、白銀的純料,原則上是因為中國金幣總公司為總經銷,所以產品全部歸由中國金幣總公司調售,因為壞餅等貴金屬原料也同時由中國金幣總公司調配進貨。這里就有較大的風險,必須把握金銀的國際價及時進行進料和產品銷售。而且還要準備適度的緩沖儲備以應對沖擊,其中有很大的市場學問。 此外,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和中國金幣總公司是中國人民銀行領導下的直屬企業,但兩個企業有著很大區別。當時,中國金幣總公司沒有自己的造幣企業,造幣廠均屬于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領導。如何通過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來協調上海造幣廠和沈陽造幣廠的工作,并且在不影響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給兩家造幣廠下達的生產任務的前提下,保證中國金幣總公司金銀紀念幣的生產,確實是非單純的生產業務關系才能搞定的。 1979年以國務院紅色臺頭發布的文件[1979] 250號文件,明確了由國務院同意,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金銀質紀念幣,統由中國人民銀行負責設計、制造和發行。其他部門和單位一律不得鑄造和發行(包括其他材質的貨幣在內)。因為事關重大,此件還抄送黨中央各部門、中央軍委辦公廳、各總部、各軍兵種、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全國政協秘書處、高法院、高檢院,由此可見這份文件的分量。 中國人民銀行充分認識到了自身的職責,在兩家直屬企業之間進行了協調,明確:設計稿和樣幣由中國金幣總公司負責,金銀紀念幣的生產由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負責。 因為金銀紀念幣(法定貨幣)的特殊性,每年發行項目多,發行時間確定,鑄造工期限定,作為只管設計和樣幣的中國金幣總公司,對生產過程的把握僅限于協調,可謂是鞭長莫及,也受到了相對的一些制約。這也是后期中國金幣總公司痛下決定籌建深圳國寶金幣鑄造廠的原因之一。 飯后茶余 第二組香港回歸祖國金銀紀念幣和第三組澳門回歸祖國金銀紀念幣的背面圖稿設計主題是特區政府成立,表現慶典場面,煙火在天空綻放,審定這些圖稿時,個別領導曾指出:煙火要個個飽滿綻放,不搞寫實,不要散落的煙火造型。以免與人以“落花流水”之歧義。 再嚴肅的項目,在其工作進程中也會有一些令人難忘的花絮情節。這次香港、澳門回歸祖國金銀紀念幣項目同樣如此。從項目的立項、報批的金銀紀念幣標題來看,均是“97香港回歸祖國”、“澳門回歸祖國”的字樣,很容易理解,意思表達的也很清楚。收回來了。但是筆者感到如果采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行使對澳門的主權”,是不是感覺更合理和嚴密一些呢? 香港回歸祖國金銀紀念幣發行前,中國人民銀行對這一重要項目在《人民日報》上做了一些發行廣告,具體是委托中國金幣總公司操作的。第一組的發行不是一帆風順。因為在《人民日報》上刊登廣告,要由中國廣告協會的相關部門簽署審核蓋章放行。由于第一組主題是表達鄧小平同志的一國兩制構想,背面圖案有鄧小平的肖像,中國廣告協會認為不太好批復,理論上應當讓老爺子簽字同意使用其肖像。這個難題太大了。其一,因為鄧小平同志年事已高,級別也高,為此事可能要辦理太長時間,可能性太小。其二,是臨發行前想到做廣告,離發行只有10天的時間,再早的話樣幣還沒有出來,無法拍攝樣幣造型。也許是“急中生智”吧,最后與中國廣告協會協商,整個廣告詞里不提鄧小平同志,在表述背面圖案時寫明“背面圖案見圖”的字樣。一下子就通過廣告這一關了,隨即《人民日報》見報備程序完整也全部刊登了。可以說,在新中國的貨幣上,活著的領導人肖像在貨幣上出現,唯有鄧小平。 由于香港回歸祖國金銀紀念幣主題鮮明,深入人心,發售時銷售窗口人山人海,幾個月一直供不應求。但發行量是有限的,需求量是“無限”的。這種情況持續了兩年,許多群眾上書給中國人民銀行,抱怨說買不到香港回歸紀念幣。在此前提下,發行第三組香港回歸祖國紀念幣前,中國金幣總公司決定滿足廣大群眾收藏的需求,增發1盎司銀幣。到底發多少枚?這是個不好把握的數字,考慮到中國金融系統的工作人員大約有200多萬,最后定為80萬枚普制銀幣,圖案和1盎司精制銀幣完全一樣。可是讓人大跌眼鏡的現象出現了,這80萬枚1盎司普制銀幣基本滯銷。這與面包黃油不一樣,不是生活必需品。這也是個教訓,也是錢幣市場眾多經銷商經歷的難忘往事。 最值得提起大家注意的是:澳門回歸祖國金銀紀念幣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至今發行的唯一具有三個國家文字的貨幣:包括中文、英文和葡萄牙文。 附:與香港回歸祖國金銀紀念幣和澳門回歸祖國金銀紀念幣相關的大事記 1994年11月28日,中國金幣總公司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香港回歸祖國金銀紀念幣”首發式。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副委員陳慕華、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朱小華、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李葆華、國務院港澳辦副主任王鳳超、國務院新聞辦副主任李冰、中國錢幣學會理事長童贈銀、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李福祥,及國外有關機構的首席代表參加首發式。 1994年12月6日-12日,中國金幣總公司總經理尹成友,副總經理皮執凱赴新加坡參加“香港回歸祖國金銀紀念幣”經銷會。 1997年3月26日,中國金幣總公司總經理尹成友主持召開落實國務院關于“97澳門回歸祖國紀念幣”批示的專題會議,研究設計,雕刻、生產進度及發行計劃的諸多細節和問題。 1997年6月20日,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發行“香港回歸祖國金銀紀念幣”(第3組)新聞發布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副委員長陳慕華,原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李葆華、呂培儉參加了會議。 1997年12月15日,中國金幣總公司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澳門回歸祖國金銀紀念幣(第1組)首發式。 1998年12月20日,中國金幣總公司在澳門中銀大廈隆重舉行澳門回歸祖國金銀紀念幣(第2組)首發式。 1999年12月8日,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了澳門回歸祖國金銀紀念幣(第3組) 1999年12月9日,中國金幣總公司總經理尹成友,副總經理王喆陪同史紀良副行長赴澳門、出席澳門回歸祖國金銀紀念幣(第3組)海外發售酒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