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京2013年錢博會銀幣上的瑪麗亞•特利莎女王頭像銀幣談起 |
發布日期:13-12-14 14:52:44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www.ccbczpx.com 作者:周如方 |
2013年北京錢博會銀幣保持了自2007年以來的設計風格,正面圖案基本不變;背面圖案為中國明代錢幣與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錢幣圖案相對應。一邊是蒼勁有力的漢字“洪武通寶”其中的三個字;另一邊是剛柔兼備的女王瑪麗亞•特利莎的胸像。它們的完美結合,使2013年北京錢博會銀幣更加精美。因為明朝“洪武通寶”錢遺存較多,大家并不生疏,但對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帶瑪麗亞•特利莎女王頭像的銀幣卻了解不多。
古代的奧匈帝國行政區域上屬于西歐,當時被稱為哈布斯堡王朝,該王朝統治奧地利達600余年。到了18世紀30年代,因為國王查理六世沒有兒子,所以一直害怕王位旁落,于是他就早作安排,發布詔書。意思是“只要是哈布斯堡王朝的直系親屬,女兒和兒子享有同等權利”。到了1740年查理六世國王去世,他的長女瑪麗亞•特利莎順利的繼承了王位。隨后便在法定貨幣上鑄造上了女王頭像。 當時普魯士國王企圖征服奧地利,便以王位繼承問題為借口,與法國、巴伐利亞等結成反奧聯盟,發兵進攻奧地利。瑪麗亞•特利莎女王則聯合匈牙利、英國、荷蘭和俄國等,抵制反奧聯盟,使她的國家和王位轉危為安,并于1741和1743年先后加冕匈牙利和波西米亞女王,成為當時非常強盛的奧匈帝國。瑪麗亞•特利莎女王在位期間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促進了國家的繁榮和發展。 到了1765年,奧地利女王的丈夫,德意志帝國的國王弗朗茨一世奕突然去世。同年奧地利開始鑄造瑪麗亞•特利莎披寡婦頭紗形象的銀幣。習慣了原先女王形象的商人們最初拒絕接受這種新頭像的銀幣。不得已奧地利決定在京茨堡鑄幣廠鑄造一種只有文字而沒有女王頭像的銀幣。這種無頭像和有寡婦頭像的銀幣同時投放市場。時間改變了一切,由于瑪麗亞•特利莎女王深受國民愛戴,人們已逐漸習慣和接受了有寡婦頭像的銀幣,而無頭像銀幣在市場上卻一直吃不開。 1780年瑪麗亞•特利莎女王在位40年后去世,由于奧地利銀幣在國內外貿易中深受歡迎,奧地利繼續使用1780年的模具鑄造帶有女王頭像的銀幣。1805年京茨堡并入巴伐利亞后,剩下維也納造幣廠單獨生產,此后該銀幣在世界各地,特別是西歐和非洲廣泛流通至20世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