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不少藏友的藏品中經常會出現這樣一種特殊品種,那就是精制幣!一般情況下,精制幣因為數量少、價格高等原因,使得大家在日常中很少接觸到。
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40周年精制普通紀念幣,參考價14萬元。但是同樣的普制幣價格只有35元左右。
之前小集也給大家講過關于中國精制紀念幣的四大珍品
(不知道的戳這里誰才是中國精制紀念幣中的四大珍品?你絕對想不到!)
后臺反響那叫一個熱烈啊!
不過激烈歸激烈
還是有不少藏友對
如何分辨精制幣、普制幣存在疑惑
今天小集就和大家來分辨分辨
究竟精制幣和普制幣哪里不同!
如何識別普通紀念幣中的普制幣和精制幣?
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普通紀念幣,由于在模具制作、坯餅光飾處理和壓印等主要加工過程采用不同的生產工藝,使普通紀念幣又區分為普制幣和精制幣兩種不同的形式。
看工藝
普通紀念幣的精制幣生產工藝區別于普制幣,其工作模圖紋底面拋光后鍍硬鉻,浮雕面采用能夠充分體現浮雕結構、層次及透視關系的噴砂工藝處理;坯餅采用逐枚手工拋光處理;產品壓印采用單枚多次壓印;成品表面質量和單枚質量進行逐枚檢查;產品包裝采用單枚包裝/裝幀方式等。
看外觀
普通紀念幣精制幣和普制幣生產加工工藝的差異,造成精制幣和普制幣產品外觀質量上的顯著差異。
精制幣幣面浮雕因采用噴砂工藝處理、底面采用拋光鍍硬鉻處理而使精制幣圖紋浮雕結構、層次及透視關系更加強烈和清晰,圖紋底面清潔光亮,圖紋浮雕面與圖紋底面形成的反差構成精美的錢幣藝術效果,而普制幣則次之。
看幣邊
在實際收藏中,收藏者還會發現精制幣和普制幣有些品種的幣邊工藝不同。
早期的前11套紀念幣普制為圓角邊,而精制幣為直角邊,沒有倒角;
后期的“賀歲系列幣”、“鄧小平”、“陳云”和“人大”,普制幣幣邊滾字是“RMB”,而精制幣邊滾字則為“RMBJ”。
看數量
精制幣鑄造數量少,早期精制幣主要做禮品用,基本沒有公開發行,也沒有做過宣傳,所以以前的收藏者中很少有人知道我國鑄造過精制幣。一直到2004年,中國人民銀行網站上公告發表了《如何識別普通紀念幣中的普制幣和精制幣?》這篇文章后,精制幣才逐漸引起了藏家和幣商的重視。
精制普通紀念幣因為品種豐富(目前除六運會、寧夏、廣西沒發現外,其余都有一種到幾種裝幀方式和版別)、鑄造精美、數量少,越來越受到收藏者歡迎,有些早期精制幣的價格已經達到十幾萬元,仍然是一幣難求,但大多數品種特別是后期品種的收藏難度不大。
看裝幀
精制幣都是經過裝幀的,而且有不同的裝幀方式。市場上存在整卷或整盒的精制裸幣,是由于1997年郵市高潮時,普制幣的價格高于精制幣,整卷整盒的普制幣價格更高,更便于交易,導致大量裝幀精制幣被拆掉原包裝,打卷裝盒。
精制幣哪些品種更值得收藏?
早期精制普通紀念幣工藝最好的是“內蒙古”,“建國40周年”、“建行”、“抗戰”、“聯合國”、“世婦會”、“希望工程”、“世乒賽”、“金絲猴”等精制幣。
后期精制幣工藝最美的有“敦煌”,“朱德”、“周恩來”、“劉少奇”等精制幣,這些精制幣的制作和普制幣的有天壤之別!
精制幣早期各個品種這十年的價格見下表:
從整體來看,在早期精制幣33個品種中,最終增長率在10倍以上的品種有20個,占60.6%;最終增長率在1倍到10倍之間的品種有12個,占36.4%;低于1倍的品種有1個,占3%。
總體來看,除了上海版“建國三十五周年”超過百倍的最終增長率為個例外,以“朱德”為龍頭的1996年以后發行的精制幣表現優于含有眾多珍品的1996年以前發行的精制幣,但不論怎樣,這十年來精制幣的整體表現優異。
最后,小集要提醒您一句,精制幣再精美也需要辨別真假之后才能入手哦~
整理自:紀念幣愛好者、易郵幣卡、現代錢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