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我國的改革開放進入第10個年頭的時候,黨中央以宏大的氣魄做出重大決定:撤銷廣東省海南行政區,設立海南省,建立全國最大,也是唯一的省級經濟特區。
海南省位于中國最南端。北以瓊州海峽與廣東省劃界,西臨北部灣與廣西壯族自治區和越南相對,東瀕南海與臺灣省遙遙相望,南與東南通過浩渺的南海與菲律賓、文萊及馬來西亞毗鄰。全省陸地總面積3.5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200萬平方公里,其中海南本島面積3.39萬平方公里。
早在1984年,鄧小平同志在視察深圳、珠海、廈門經濟特區后就提出:“我們還要開發海南島,如果能把海南島的經濟迅速發展起來,那就是很大的勝利。”1987年,鄧小平同志會見外賓時說:“我們正在搞一個更大的特區,這就是海南島經濟特區。海南島和臺灣的面積差不多”,“海南島好好發展起來,是很了不起的”。
30年來,海南經濟特區銳意改革,百折不撓,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地區生產總值、人均生產總值和地方財政收入分別增長21.8倍、14.3倍和226.8倍;現代服務業、熱帶農業、新型工業迅速成長,交通、電力、水利、通信等基礎設施日趨完備;農墾體制、“多規合一”、行政管理體制、航權開放等方面的改革領先全國,并成功舉辦了19屆博鰲亞洲論壇年會,國際交流合作空前擴大;生態建設、大氣和水體質量保持全國領先水平,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加快發展,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城鄉面貌發生深刻變化。正如當年葉劍英元帥詞中所說:“南海浮珠歷萬古,閱盡滄桑,挺作南天柱。五指峰高人宿露,當年割據紅區固。舊是東坡留句處,椰樹凌霄,掃盡長空霧。海角天涯今異古,豐收處處秧歌舞。”
為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和海南經濟特區成立20周年,2008年5月,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了“海南經濟特區成立20周年”金銀紀念幣一套。該套紀念幣共2枚,其中金幣1枚,銀幣1枚,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金銀幣正面圖案均為博鰲亞洲論壇國際會議中心建筑、海南經濟特區成立20周年慶典會徽(局部彩色)組合設計,并刊國名、年號;1/4盎司金質紀念幣背面圖案為南天一柱礁石、椰樹配以環繞的海洋生物組合設計,并刊“海南經濟特區成立20周年”中文字樣及面額;1盎司銀質紀念幣背面圖案為海口市世紀大橋和建筑群及民航飛機組合設計,并刊“海南經濟特區成立20周年”中文字樣及面額。
在金銀幣的共同正面圖案上,舉世聞名的海南省標志性建筑——博鰲亞洲論壇國際會議中心赫然在目,恢宏壯麗,莊重大氣。會展中心的兩旁,高大挺拔的椰樹與獵獵舞動的旗幟交相輝映。中心門前的噴泉,正有無數條弧形的水線噴淋而下;巨型的花壇,綻放出滿目的姹紫嫣紅,向來自世界各地的賓朋表達著真誠與熱情。以數字“20”作為基本創意的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20周年徽標,藍綠搭配的“二”,宛若三亞灣那起伏蜿蜒的海岸線;紅色的五星和“0”組合,恰似一只寫意的鳳凰,正在這片古老而美麗的熱土上展翅飛翔,涅槃重生。
金幣背面中,在天涯海角黃澄澄的沙灘上,“南天一柱”一石擎天,凌空矗立。高大的椰樹虬枝蒼勁,斜逸而出。藍天上白云悠悠,碧水下魚躍蝦騰。各種海洋生物,在浩渺的大海中自由生長。銀幣背面的圖案上,萬頃碧波,輕舟破浪前行;一橋飛架,銀鷹展翅翱翔。大海的遠處,一座現代化的海濱城市,正以迷人的風姿展現在世人面前。“海南經濟特區成立20周年”金銀紀念幣,將海南旖旎的自然風光與恢宏的人文景觀融為一體,多維度展現了海南改革開放20年取得的輝煌成就。內容豐富多彩,畫面直白簡約,既很好地突出了紀念主題,又恰當地體現了地域特色,堪稱完美之作。(供稿:河北金石錢幣公司 作者:梁陸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