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發一篇好文,喜歡經濟的可仔細讀讀
南方周末:貨幣猛于虎也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21日 16:38 南方周末
央行不斷地印鈔票將天量的外匯儲備換成人民幣,粘稠的人民幣堆積在經濟之中,它不是粘上房子,就是股票,甚至是大蒜、生姜。它粘在哪里,就讓哪里的價格開始呼呼上漲。類似情形在二十余年前的日本亦曾出現,結果是十余年低迷。
美元一路走低,日本等國不得不出手干預本國匯率,巴西財長警告說全球將陷入貨幣戰爭。 (CFP/圖)
這一天,早已被許多經濟學家預言。
他們中最廣為人知的是曾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蒙代爾,他提出了一個著名的 “不可能三角形”——資本自由流動、匯率穩定與獨立的貨幣政策,經過他的模型推演,永遠不可能兼得。
在全球化越來越多地帶來了資本流動的現實背景下,當中國選擇了要對每一美元能換多少人民幣保持控制力,那么剩下的結果就是央行不斷地印鈔票將天量的外匯儲備換成人民幣。
這些粘稠的人民幣堆積在經濟之中,它不是粘上房子,就是股票,甚至是大蒜、生姜。它粘在哪里,就讓哪里的價格開始呼呼上漲。
類似情形在二十余年前的日本亦曾出現,結果是十余年低迷。
中國正站在同樣的關口。本期“中國經濟三角形之災”專題,呈現了中國宏觀政策的兩難之困,和中國版的貨幣的禍害;并邀請了親身經歷從 “廣場協議”至泡沫破滅那段時期的兩位日本有關官員,講述當年那段歷史并提出他們的反思,以供中國借鑒。
美國罵,日本急,韓國怕,匯率戰一觸即發蒜你狠,姜你軍,油它去,按下葫蘆起來瓢。
兩害相權取其輕,中國終于選擇了加息。
10月19日晚7點,央行宣布次日起加息25個基點。這是金融危機后,三年來首次上調利率。
這個時間點出乎意料。各金融機構的經濟學家們普遍猜測,這是因為周四將要公布9月的經濟數據,而其中反映通脹水平的指標CPI可能上漲得很快,讓決策層擔心之下,下手降溫。
在此之前,中國經濟已經深陷于一幅兩難圖景:
國門之外,是一場全球貨幣之戰。
這場真實的貨幣戰爭席卷全球的主要國家,澳元兌美元沖上27年來的峰值,日元兌美元沖上15年的最高點,而在最重要的一個戰場——中國,本月人民幣兌美元已經沖上2005年匯改以來的新高,但美國依然不滿意,再度攪起了一波對中國操縱匯率的強烈質疑,逼迫人民幣大幅升值。
國門之內,經濟增長還在恢復之中,而堆積的貨幣卻已開始四處漫游,即使樓市被輪番出臺的新政死死摁住,棉花、白糖、食用油等基本消費品也開始不斷上漲。
這樣的圖景讓中國的宏觀經濟政策為難已久。
經濟學家黃益平這樣描述目前的兩難并推測由此帶來的結果:“匯率不敢動,怕影響出口增長。利率不敢動,怕增加升值的壓力。流動性越來越泛濫,最后把資產泡沫吹得越來越大,直到難以為繼。”
玻璃杯當水晶杯買
買家腦殘了?是為了把美元送進中國,兌成人民幣。
熱的錢,冷的錢,國內的錢,國外的錢……很多錢都在因為人民幣升值而一起沸騰。
10月8日,長假歸來的一大早,巴克萊銀行亞洲區私人銀行主管孫文(化名)的電話響個不停。連續接了二十多位私人老板的電話后,孫文發現,來電內容驚人的一致,都是急切地詢問如何能搞到美元貸款。“誰能提供美元貸款?”市場上,或大或小的逐利者們都在談論匯率,嗅覺敏感的中小企業主們都已覺察出了其中的機會——誰能獲得境外融資,送進國內,誰就能享受利差和匯差的雙重收益。
國內貸款利息基本是6%-7%,境外美元貸款則是2%-2.5%。除了這塊利率之差,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匯率之差也在上升——自6月21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價已累計升值3%以上,其中,9月1日至10月13日,升值幅度為2%左右。而國慶期間,國際上逼迫人民幣升值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很多人打算豪賭人民幣繼續升值。
拆借進美元,成了時下最流行的事。
不過這并非輕而易舉,孫文說,需要國內國外的銀行相互配合。
最常見的方式是,“內保外貸”。境內銀行發放授信,通過境外的投資機構出一個保函,然后在能夠接受這個保函的金融機構借錢、融資、貼現。
借到美元之后,下一個困難是想辦法把錢弄進國內。
或明或暗的通道其實不少。比如說外商直接投資:一些小地方的地方ZF,官員只要招商進來,就算完成任務了,至于錢的來歷去向等并不受到特別的約束,這就給外資留出了很好的進出通道。
興奮的還有那些進出口公司,貿易商和制造商們。業界的公開秘密是,賣出一只玻璃杯,收進水晶杯的價格。這當然不是買家腦子短路,而是大家都想盡了辦法把美元兌成人民幣,送進國內。
商人們的歡樂則成為擺在央行官員面前的現實難題。
對于中國這個實行嚴格資本管制的國家,閘門并未放開,但全球的熱錢都正在涌向這扇并不敞開的閘門。
一切又回來了,情況甚至比從前更糟。外管局的官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比起金融危機前那一波“熱錢”,現在中國面臨的國際資本流入形勢更加復雜,跨境資金流動波動性明顯。
源源不斷地熱錢匯聚成激增的外匯占款和外匯儲備。
10月13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數據顯示, 9月份金融機構新增外匯占款為2895.65億元,創下今年1月份以來的新高,而外匯儲備則在過去已是天量的基礎上繼續激增1004.09億美元,創下有史以來的單月新增最高值。
貨幣老虎越養越大
周其仁說,中國的貨幣老虎越養越大。是貨幣總要拿出來購物,養老虎總要喂它吃肉。
更要命的是,這些外匯越來越大,就意味著央行需要印刷的鈔票越來越多。
由于實行強制結售匯制,國際資本一流入,央行就必須買入大量外匯。央行哪來的那么多錢?開動印刷機發鈔票。
大印鈔票,有數字為證:截至今年9月底,M2的余額已經達到創紀錄的69.64萬億,10年前,這個數據是12萬億左右。
眾所周知,中國廣義貨幣量M2由銀行放貸和外匯占款構成,這是衡量貨幣發放的一個風向標。
橫向比較,對比將更加驚人。
如果將中美兩國的GDP與M2一起進行比較,2009年,中國的實體經濟只有美國的1/3略強,但廣義貨幣卻高出美國近5%,到今年8月末,中國廣義貨幣已高出美國約17%。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學術委員、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周其仁在他的文章中解釋了這個過程。“在貨幣供給方面,我以為最重要的線索就是從主動超發轉向被動超發。”
這里所謂“主動超發”,是指ZF迫于財政的壓力,開動了貨幣機器向市場提供了過多的貨幣,即“央行發票子彌補財政赤字”。
大體上,1994年全國人大通過的人民銀行法,在法律上就終結了ZF主動超發票子的可能。實際上,自那以后國家財政情況良好,一般也不需要向央行透支。2008年10月后為應對金融危機沖擊的貨幣大投放,應該被看作是一個例外。
至于“被動超發”,則是指中國正式加入WTO之后,一方面制造業的國際競爭力迅速增強,一方面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滯后,共同合成了巨額的貿易出超,結果被動地向國內市場投放過量貨幣。“增發貨幣養老虎,提高準備金率和加息收老虎,央行大手購匯又放虎歸山”,周其仁如此描述這個過程。他特別強調了一句——“不過十年彈指一揮間,央行要對付的由自己喂養的貨幣老虎,陡然增大了十多倍。”
“是貨幣總要拿出來購物,養老虎總要喂它吃肉。”越來越大的老虎的確帶來了越來越多的麻煩。
2010年以來,央行不得不多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春節后通過公開市場操作連續大量回收流動性。4月7日重啟了3年期央票發行。4月1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下一階段工作,穩物價、調結構成為政策重點。
但不管發行央票還是公開市場操作,這些似乎都不奏效。以致10月11日,央行向6家主要商業銀行,實行差別存款準備金率,提高幅度為50個基點。一次性凍結貨幣3000多億左右資金,抑制銀行的放貸能力。
但老虎還是很難被關進籠子。
連方便面都瘦身了
在福州市場上,12.5公斤一根的金條,遭遇哄搶——按照時下金價,這一根金條就需要370多萬。
越來越多的東西開始漲價,那些沒有漲價的也開始悄悄變化——新的康師傅紅燒牛肉面,面餅已經從105克變成了80克。
貨幣老虎已開始帶來發威,許多人紛紛將錢換成房子、黃金或者其他東西。
10月11日17點,一行三位穿著極為普通的四五十歲男士來到武漢某商場中金專柜,其中一位一看柜上各種規格的金銀條貨品滿滿,就立即跟同伴說:“這里有貨!”
說完后,他立馬從包里掏出一張紙與計算器,啪啪地在柜上算了起來。
售貨員小余趕緊跑過來招呼。然而,這位顧客似乎并不需要她的服務,他一邊熟練地問她各種規格現貨的數量,邊乘以現在的金價——“實時金價盤”在他身后,他卻根本不用回頭看。算好所要的貨后,這位顧客當即要小余清貨開票,以300元/克成交。
最終,該顧客刷卡買了2400克金條,總成交價72萬元整,隨后迅速離開商場。
這是這個商場今年以來投資金條的單筆銷售最大單。這一天,這個中金專柜銷售額超過了100萬。
這只是眼下黃金投資熱潮中的一個縮影。今年8月份以來,金價一路飆升,至9月中,不但一舉刷新歷史紀錄每盎司1264美元,而且輕松頂破1300美元“天花板”。國慶長假,漲至1340美元每盎司。
不光是武漢,全國各地都出現了搶金熱。
廣州市東山百貨商場經理戴崇業介紹,10月5日金價創下1340.35美元/盎司的歷史高位時,商場里的東百投資金、中金投資金、生肖賀歲金等金條不論大小全部被一掃而光,投資類黃金產品創出了東山百貨單日銷售數量、重量、銷售額的最高紀錄。由于前來咨詢,購買的人太多,商場專柜里的營業員們累得手腳發軟。
兩天之后,廣州市場5公斤以下的銀條也全面斷貨。由于補貨需要一段時間,在部分商場,現在還只能接受消費者預定。
在福州市場上,12.5公斤一根的金條,竟然遭遇哄搶。要知道,按照時下金價,這一根金條就需要370多萬。
人們越來越擔心自己的財富縮水。
8月份,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3.5%,再次創下22個月來新高。而活期存款的利率為0.36%,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為2.25%,這意味著,一萬元存一年縮水逾125元。
嚴重的貨幣超發,一定帶來嚴重的通脹。這是貨幣主義大師弗里德曼反復強調的,也被無數經驗事實不斷驗證。
“蒜你狠”、“豆你玩”、“姜你軍”——這些2010年冒出的新詞匯,訴說著百姓餐桌的無奈,也彰顯著中國人有了投資新方向。在投資渠道匱乏,而資金又極度富裕的當下,中國人尋找著每一可能的投資產品。如今,這個清單繼續延長——茶葉、郵票、錢幣、鉆石、翡翠、紅木家具、進口洋酒等,都在近期異樣火爆。
價格的上漲開始在越來越多的領域出現,即使有一些價格沒有上漲的,也悄悄地發生了變化,比如方便面就開始瘦身了——新的康師傅紅燒牛肉面,面餅已經悄悄從105克變成了80克。
經濟學家謝國忠認為這樣的隱性通脹正在四處彌漫。他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描述:“我剛在附近的餐廳吃了一碗辣味肥腸湯。湯里看不見肉……我常去吃的附近的火鍋,料越來越少。說不定某一天真的成了清湯了。肯德基的套餐小得可憐,一個孩子都要吃兩份才能飽。”
雙重緊縮到來?
澳新銀行中國經濟研究總監劉利剛在媒體表示,本次上調基準利率,意味著“雙重緊縮”的政策開始實施。
看起來,央行決心不讓惡性通脹和資產泡沫在中國出現,甚至不惜因此忍受經濟的低增長。
在這次上調利率之前,由于中國央行已經開始逐步允許人民幣加速升值步伐。澳新銀行中國經濟研究總監劉利剛在媒體表示,本次上調基準利率,意味著“雙重緊縮”的政策開始實施。
而在這次利率上調之后,市場人士們普遍預測,將重演小步加息的歷史。
這很可能會傷害到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企業。
另一方面,新的危險正在出現:
本月中旬,當美聯儲透露出繼續稀釋美元的新政策風向,世界各國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紛紛競相貶值,但中國卻不得不繼續升值并加息,利差與匯差繼續增大。那會是怎樣一場熱錢的狂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