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srb.com.cn/img/2008-08/12/h13c1202.jpg)
■收藏快報(bào) 江蘇林道
丁未試鑄“大清銀幣”,是清光緒三十三年 1907年 ,由天津度支部造幣總廠鑄造。是清代的標(biāo)準(zhǔn)銀幣之一,但僅屬試鑄,留傳于世的很少,是清末銀幣中的罕見品。
天津度支部造幣總廠,即戶部造幣總廠。該廠于光緒二十九年 1903年 開始制“庫平一兩·光緒元寶”的模具,于光緒三十年 1904年 開工鑄造。因系試鑄,此套銀幣并未流通使用。光緒三十二年 1906年 ,該廠又試鑄正面有水波紋,背面有英文“大清帝國銀幣”的丙午“中”字“大清銀幣”,也因各省意見不一,最終未能推行而停罷。光緒三十三年 1907年 ,該廠又試鑄丁未“大清銀幣”,結(jié)果又未能通用。
丁未試鑄“大清銀幣”,直徑3.9厘米,厚0.2厘米,重26.8克,成色為含銀量90%。其款式大體上與丙午 1906年 試鑄的“大清銀幣”一樣,但與清末其他銀幣卻有著明顯的區(qū)別。主要的區(qū)別為:
第一,丙午和丁未“大清銀幣”,正面邊緣有精刻的水波紋,寬度為0.3厘米,這是其他清末銀幣沒有的。
第二,丙午和丁未“大清銀幣”,背面有英文“大清帝國銀幣”:“TAI—CNING—TI—KUO SILVER COIN.”,其他清末銀幣,除天津度支部造幣總廠于光緒三十四年 1908年 所鑄造的“光緒元寶”也有這一英文外,其他未見有。
第三,丙午和丁未“大清銀幣”,正面的“大清銀幣”四字,在幣中央的一個(gè)直徑為1.9厘米的小圓圈內(nèi),字體比其他清末銀幣上的“大清銀幣”或“光緒元寶”要小得多。
第四,丙午和丁未“大清銀幣”,正面的圖案為邊緣水波紋,中間為滿文“大清銀幣·丙午·壹兩”或“大清銀幣·丁未·壹圓”,中間“大清銀幣”,分外、中、內(nèi)三個(gè)層次,而其他清末銀幣,正面圖案只分邊緣“××省造·庫平七錢二分”和中間“大清銀幣”或“光緒元寶”兩個(gè)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