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稿刊載于2008年9月上旬的第十八期《錢幣》報上,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載于中國集幣在線(www.ccbczpx.com),謝謝!
筆者對錢幣收藏很感興趣,除收藏古錢幣、銀元、民國紙幣、流通紀念幣和退出流通領域的人民幣外,對銅板收藏可謂是情有獨鐘,主要原因在于銅板制作精美,品種紛繁,圖案漂亮,文字雋秀,具有較高的鑒賞價值,且目前絕大部分銅板的售價都較低,其潛在的升值功能不可低估。
銅板又稱銅元或銅幣,主要流行于清末民初。銅板鑄造時間不長,前后僅流通了五十多年,銅板的品種大約有1000余種,但其鑄量卻相當驚人,據估計有幾十億枚以上,其中有少量是樣幣、試鑄幣及錯版幣。要想集藏和投資銅板,就必須了解和熟悉銅板的起源、圖案、版別、存世量、價格高低和真偽等。銅板的品種十分豐富,其中不乏稀世珍品,但目前錢幣交易市場上所見的大部分都是一些普品,且價格也不高,為人們提供了很好的選擇機會。筆者在收藏銅板時,對深受錢幣收藏家所關注的稀有銅板“十大珍品”和“十小珍品”尚不敢問津,一是筆者錢幣鑒賞功力不夠,難辨真偽,怕購進贗品,蒙受不必要的損失;二是鄙人經濟能力實在有限,即使是真品,昂貴的價格也非吾等之輩購買得起。但筆者在眾多廉價的普通銅板中細細尋覓,有時也會獲得意外的驚喜,很多銅板垃圾幣僅售1~2元一枚,比如某種“光緒元寶”銅板,只要仔細觀察就能發現,每枚“光緒元寶”從龍須到龍爪、龍尾;從圖飾到云紋、星點,幾乎每一種銅板都有很多不同的版別,倘若能做個有心人,搜集到30枚左右同一品種卻不同版別的普通銅板,那其價值就可達上千元以上。筆者在購進銅板后,一般對幣面上的原樣(俗稱“包漿”)不隨意擦去,筆者以為保留完好的銅板包漿將更有價值,對個別污跡銹蝕十分嚴重的銅板可放在醋或明礬水中浸泡一段時間后,再用橡皮輕輕擦拭除污,并放在清水中漂洗揩干后,裝入硬幣冊或塑料袋內。這樣不僅便于保存和收藏,還便于筆者和其他集幣愛好者之間相互交流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