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俗納喜也是我國自古以來的風俗,其目的是冀望死者保佑生者。用錢作鎮墓之用也是喪俗納喜的一種,在宋代就已盛行。當時俗信,凡定穴結槨先取吉利先兆,往往用吉利文字的錢文,一般平民百姓都選現成流通的北宋“太平通寶”銅錢,取意“太平”。而富貴人家或用金銀特鑄非流通錢,有記年號或不記年號之分。除“太平通寶”外,用作鎮墓的錢尚有“永昌福寶”銀錢,意即“子孫永昌,福地之寶”(明代);“福寧萬壽”金錢,據《咸淳臨安志》載:“福寧”為宋高宗寢殿,以后歷帝皆御福寧殿,此錢初為“宮錢”,即皇帝賜與大臣特鑄之錢,后被殉葬用作鎮墓;“大康六年”銀錢;“隆興通寶”金錢,“隆興”為南宋孝宗年號,以上均系紀年鎮墓錢。傳世又有“慶元元寶”陰文銀錢,系手工雕刻,“慶元”為南宋寧宗年號。當今,有些地方厚葬之風又起,有的農村喪葬為討吉利仍覓歷朝“太平”、“順治”錢,以致古錢商店這號古錢銷路甚佳,可見余風難絕。
尚喜是中國文化的特征,我們衷心祝愿:撒向人間都是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