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我國經濟發展迅速,對煤炭的需求只會有增無減,也許過不了多久,煤炭資源將成為中國能源戰略中下一個憂慮
“不能重蹈石油的覆轍。”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認為,煤炭出口稅率的調整應當更早、更快,而且還應該再調高一些,直到抑制了煤炭企業的出口積極性為止。
日前,財政部下發通知稱,自8月20日起,焦炭的出口暫定
稅率由25%提高至40%;煉焦煤出口暫定稅率由5%提高至10%;其他煙煤等征收出口暫定關稅,暫定稅率為10%。
抑制出口無法解內憂
出口稅的大幅提高,能否起到遏制煤炭出口的作用?
“肯定會降低出口積極性”,作為中國煤炭出口的四大企業之一,中國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秘周東洲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抑制出口主要是由于國內供求關系趨于緊張,需要緩解煤炭供應不足的局面。
海關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7月,我國出口煤炭3028萬噸,比上年同期增長4.9%,出口焦炭827萬噸,計35.8億美元。煤炭市場呈現凈出口局面。特別是6月,我國煤炭出口量創下了699萬噸的新高,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長83%。
與煤炭大量出口的現狀相比,國內煤炭,尤其是電煤供應卻十分緊張。以安徽為例,其電煤庫存最少時,連一天的用量都無法達到,而目前大半個中國的電煤供應都處于這種緊張狀態。
周東洲指出,如果壓縮出口的話,中煤原來用于出口的煤炭應該會轉而供應給國內企業。如果各出口企業都如中煤一般“出口轉內銷”,也就意味著,國內煤炭供應量有望增加。
但林伯強表示,由于焦炭出口量相對于國內供應量來說份額不大,因此,國內供應量不會產生大的變化。另外,調稅對國際焦炭的價格會造成很大影響,因為我國焦炭出口占國際焦炭市場份額比較大,會造成國際焦炭上漲壓力。
煤炭或成能源戰略下一憂慮
“我正在研究中國成為煤炭凈進口國后,對國際煤炭價格影響的課題。”林伯強透露了其最近的研究計劃,“中國的煤炭問題其實很嚴重,可能比石油的問題更大,長期來看,一定是稀缺的,但許多人還沒看到這種危機!
根據國土資源部的調查顯示,截至2002年底,我國探明可直接利用的煤炭儲量為1886億噸,人均探明煤炭儲量145噸。按人均年消費煤炭1.45噸,即全國目前年產近27億噸煤炭計算,可以保證開采70年。
“這并不意味著我國煤炭開采完全可以保證國內市場需求!绷植畯姳硎,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加大了煤炭供應壓力。目前,支撐中國GDP增長的主要還是重化工業、高耗能業,而在中國的能源消耗中,煤炭占了近70%的比例,處于絕對主導地位。林伯強指出,必須動態地看待煤炭問題,如果煤炭產量大幅增長,當初估計能用70年的煤炭儲量,也許只夠用三四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