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前期持續大幅上漲,超過了大多數購房者的承受能力,供需矛盾越發突出,目前價格漲幅出現回落是市場調整之必然。”中大恒基等一些中介公司認為,當前開發商與其死扛高房價,還不如“隨行就市”,加快資金回籠。
“鏈家地產”市場部研發主任王志偉認為,“金九銀十”期間的樓市成交量有可能環比小幅反彈,也有可能繼續維持不活躍狀態,但不管哪種情況都不會改變市場的調整大勢。
一家全國性商業銀行信貸部負責人表示:“現在銀行對房地產開發商的貸款非常謹慎,遵循著總量控制、有保有壓的思路來審批。而強化有關信貸政策的目的,在于規范房地產市場,引導房地產業的健康合理發展。”
剛性需求仍然旺盛 房價理性回歸可期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一鳴說,奧運會和房地產市場之間的關聯關系從各國表現看不盡相同,很難得出一般規律。但無可否認的是,當前中國房地產市場的調整,從長遠發展來看是積極的,某種意義上講有擠壓泡沫的作用。
中國的房價在連續10年保持上漲態勢的情況下,開始改變原有運行軌跡進行調整并不值得大驚小怪。對于少數房價較高的地區,專家認為:“房價的適當回落是正常的。”樓市走向理性回歸的步伐有多快,主要取決于宏觀經濟的總體走勢。當前經濟運行依然總體向好,無疑為房地產市場逐步走向理性回歸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從今年上半年的數據看,房地產投資仍然保持較快增長,市場供應結構更加合理。其中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13196億元,同比增長33.5%,這一增速比去年同期還高出5個百分點。
央行、銀監會日前聯合下發《關于金融促進節約集約用地》的通知,要求嚴格開展建設項目貸款管理和商業性房地產信貸管理,禁止向不符合規劃控制要求的項目提供貸款支持,禁止向違法用地項目提供貸款支持。業界人士表示,相關通知是對已有措施的強化,將促進房地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經濟發展有其自身規律,在城市化高速發展時期房地產重要性不言自明。但房地產過度依賴銀行資金,一個地區的房地產總量過大,會導致經濟結構扭曲,內生動力不足。面對市場出現的一些新變化,地方政府也要適時調整發展策略,矯正以往只靠投資拉動地方經濟的行為。”江蘇常州市鐘樓區委副書記張曉平說。
今年上半年,這個區財政收入主要依靠先進制造業和消費拉動,地方一般預算性收入增幅達到28%,而房地產在財政收入中的比重由去年的40%降低到了20%。在今年初制定的發展規劃中,房地產業由支柱產業降格為補充產業。在他們看來,房地產消耗大量土地,產出卻是一次性的,需求不可能始終旺盛,追求單位面積可持續產出更符合科學發展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