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應再次上演。
去年夏季源于美國的次貸危機開始一步步的波及全球金融市場。
雷曼兄弟提出破產申請,美國銀行收購美林證券,美國國際集團(AIG)向美聯儲尋求400億中短期貸款,全球十大銀行共同成立700億美元的抵押貸款工具基金,這一切表明次貸危機的影響遠遠沒有結束。
受此影響,美股本周一(15日)暴跌504點,4.42%的跌幅創下了“911”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標準普爾500指數和納斯達克綜合指數當日分別下跌4.65%和3.6%;歐洲市場方面,追蹤歐洲股市整體表現的道瓊斯泛歐600指數下跌3.5%,英國金融時報100指數、法國CAC-40指數和德國DAX30指數分別下跌3.9%、3.8%和2.7%。
亞太市場在16日同樣未能避免下跌的命運:日經225指數下跌605點或4.95%,創下來近3年來的新低;香港恒生指數和臺灣加權指數分別下跌5.44%和4.89%。
同樣,A股市場并沒有因為下調貸款利率和下調6大銀行以外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利好而改變下跌走勢,16日在銀行股的集體殺跌引領下上證指數下跌93點或跌4.47%,一舉跌破2000點大關。
事實上,對于經濟增速下滑的擔心是目前不少市場參與機構看空市場的最為重要的原因。15日晚間記者就此了解一些基金公司對于后市的看法,其中大部分對于后市仍舊看空,有機構人士看低至1800點甚至1500點上下。
七連陰反彈定律失效
“七連陰必反彈”的規律并沒有在中秋休市之后得以實現。
16日上證指數在全體金融股重挫之下低開低走,當日報收于1986點或跌4.47%。銀行股出現了罕見的幾乎全線跌停的走勢。
不過,當日盤中地產和商業板塊等表現稍強,“招保萬金”四大地產公司兩家小幅上漲,兩家微跌,僅包含了深發展(00001.SZ)和寧波銀行(002142.SZ)兩只銀行股的深圳成指當日僅微跌0.89%。
除了受美國次貸危機加劇和市場金融股下跌影響外,央行在9月15日下午的宣布降息和下調存款準備金的消息同樣是16日銀行股下跌的一個原因。
此次調息是2004年以來中國央行首次降低貸款基準利率,存款準備金率也是2003年以來首次下調。應該說央行此舉在短期內抑制了銀行的利潤空間。
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認為,降息的宣布意味著今年初以來所實施的“從緊”貨幣政策正式結束,宏觀經濟政策轉向刺激性方向的過程拉開了序幕。
招商證券分析師胡魯濱也認為,自去年CPI高企以來,宏觀調控的重心一直以控制物價、緊縮總需求為主。此次調整標志著政府對經濟形勢的判斷發生了明顯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