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編號一直是錯幣鑒賞中一個比較容易被忽略的地方。前不久正巧有一個機會,借此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如果我們手邊有100張全新的一疊的紙幣(也稱一刀),紙幣的編號是從上到下遞增的。那么,人民幣的編號是怎么印上去的呢?編號的印刷和最后的裁切之間是怎樣的順序關系呢?
我們知道,錢幣在印刷的時候,都是以一大張為單位印刷的,最后再裁成小張(就是我們生活中使用的錢幣),從網上找到的我國印鈔廠的圖片也可以說明這點。
雖然沒有官方數據,但從圖1和圖2可以看出,人民幣每印一大張約是7*5=35個。同時也可以說明,人民幣是先印成大張,然后再裁切的。
圖1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1.jpg
![dvubb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http://www.ccbczpx.com/newclub/UploadFile/2008-9/2008941459717570.jpg)
圖2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2.jpg
![dvubb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http://www.ccbczpx.com/newclub/UploadFile/2008-9/20089414592329133.jpg)
看一張連體鈔,可以看到連體鈔的編號都是一樣的。
圖3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3.jpg
![dvubb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http://www.ccbczpx.com/newclub/UploadFile/2008-9/20089414593042339.jpg)
上面這張圖片同時也給藏友們提了個醒,如果發現了編號一樣的人民幣,可得加點小心,沒準就是用連體鈔裁出來的。
下面我們來假設一下:如果印刷編號的時候是在一大張上按順序印,向圖4一樣,結果會怎么樣呢?
圖4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4.jpg
![dvubb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http://www.ccbczpx.com/newclub/UploadFile/2008-9/20089414594018921.jpg)
那只能是待大張裁開后再按編號順序一張一張分撿出來,合為一疊。很顯然,這樣做太不合理了。
那么只有下面這一種可能:(為了便于理解,我們可以將每一大張上人民的圖案假設為一個一個的長方形格子)
印編號的時候,預先設計好印刷的程序,使相鄰大張上下相對應的格子的編號按順序排列,印刷時控制數量,使每100張大長成為一摞。然后裁切的時候,就不必再考慮順序問題,自然就成為按順序排好的一刀紙幣了。
再回過頭來看網上找到的幾張錢幣。圖5是兩張漏印幣,從編號上來看,他們在印刷過程中的位置應該是位于相鄰的兩大張,并且上下位置相對應的。假設在印刷時,印板上粘上了一個倒三角形的紙屑或者別的什么東西的話,是有可能出現這種漏印的。
圖5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5.jpg
![dvubb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http://www.ccbczpx.com/newclub/UploadFile/2008-9/20089414594675940.jpg)
但是我還是有一個疑問:如果是出現上面所假設的情況的話,從人民幣印刷的高精密度角度分析,這兩張紙幣的漏印處應該是完全一樣的,但是從圖片上仔細觀察,發現并非如此(見圖6的箭頭處,上面的那張尾號為5的白色開口部分似乎更長一些),個人覺得這是一個很大的疑點,或許就是這兩張“錯幣”的“致命傷”。
圖6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6.jpg
![dvubb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http://www.ccbczpx.com/newclub/UploadFile/2008-9/20089414595596864.jpg)
更巧合的是,接著博主又在網上發現了另外一張“錯幣”,一樣的第四版10元,一樣的三角形漏印圖形,只是位置不一樣。但令人吃驚的是,編號卻非常近(見圖7),從編號上看,他們所在的大張僅相隔35張左右,而且從三個尾數871、835、836來看,應該是在同一印刷批次。同一印刷批次,就出了三張“錯幣”,可能嗎?!
圖7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7.jpg
![dvubb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http://www.ccbczpx.com/newclub/UploadFile/2008-9/20089415039885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