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日本投降后,東北地區金融秩序混亂,偽滿幣照常使用,蘇聯紅軍票也在流通,少數地方甚至還在用日本銀行票。而我共產黨干部和軍隊從關內帶入各根據地銀行的鈔票不能通用。經短時間籌備后于1945年11月東北銀行在沈陽成立,因那時東北各地的解放區還處在被分割的情況下,故東北銀行始屬遼寧省革命政府領導,東北銀行幣也主要在遼寧省解放區行用。東北其他解放區另建立了銀行并發行了在各自解放區內流通的貨幣。后東北地區的解放區連成一片,為便于物資交流和解放軍大范圍作戰,東北銀行幣成為全東北流通使用的貨幣。直至1951年4月,東北銀行改為中國人民銀行東北區行,東北銀行及其發行的貨幣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 東北銀行自1945年至1950年都有貨幣發行,面額有5角、1元、5元、10元、50元、100元、200元、250元、500元、1000元、5000元、1萬元、5萬元、10萬元共14種計52個版別,發行量為4757億元。其中于1947年發行過三種版別的毛澤東像圖案的鈔票,屬東北銀行幣中的珍稀品。這三種版別面額同為500元,但顏色、冠號都不同,尤其是毛像的位置一為居中、一在左側,一在右側。這三種版別本人均有收藏,今將毛像居中的一枚刊出供同仁欣賞。東北銀行幣對支持東北全境解放,發展東北地區經濟,為革命貨幣由分散發行過渡到大區域統一發行并為全國統一發行人民幣都作出了重大貢獻。(《中國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