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銀行深圳分行在情況說明文件中說,在向謝某出具收兌證明后,工作人員將剩余的226張共789元舊版人民幣帶回分行處理。但因為當時的處理人員后來全部調離或離行,該行現在已經找不到舊版人民幣的實物。
最后,謝某根據該行深圳中心支行的建議,去法院起訴沙井支行。
一審敗訴原告上訴
謝某要求法院判令當事銀行沙井支行返還收兌證明上列明的226張1953版人民幣。謝某說,被告當日違背他的意愿,強行從他手中將226張1953年版人民幣收兌。而且根據銀行的相關通告,1953年版人民幣在1964年5月15日開始就已經停止收兌,因此被告無權兌換涉案人民幣。
被告并未對謝某所言作出直接回應。被告提出,涉案票券是謝某老鄉在民居中拾獲,應屬于原來業主的埋藏物和隱藏物,因此原告并不是票券的主人,無權處分他人財產。被告并無直接證據證明涉案票券是埋藏物。
寶安區人民法院支持了被告的觀點。一審法院稱,綜合本案事實看,涉案票券是在拆遷房屋時才被發現,說明該物客觀上處于隱蔽的位置,主人并非將該物拋棄,而只是將其埋藏或隱藏。因此謝某并非涉案的票券真正主人,其無權要求被告返還票券。據此,一審法院駁回了謝某的請求,但表示可以退還謝某預交的3500元案件受理費用。
謝某提出上訴,深圳市中級法院昨日開庭審理此案。庭審上,原告與被告繼續就涉案票券是否拋棄物展開辯論。
■鏈接
1953版人民幣史上唯一3元券
1953年版人民幣的十元券、五元券和三元券為蘇聯代印,是人民幣歷史上唯一一套有三元面額的人民幣。后因中蘇交惡,蘇方利用手中的印版繼續印刷,并通過新疆和東北邊境投放到我國境內,擾亂我國金融秩序。人民銀行從1964年4月14日開始,限期一個月對上述三種面額的1953年版人民幣進行回收銷毀,過期未收兌的一律作廢。
深圳市慈善收藏研究會副會長馬存宏說,1953年版人民幣極為罕有,多年來價值一路攀升。據他估算,工人所拾獲的346張1953年版人民幣,在1995年時在收藏市場的價值已經接近90萬元。而本案訟爭的1953年版人民幣雖然只有226張,如果全部品相良好,目前的價值超過200萬元。
■庭審現場
原告怒罵對方律師
謝某提出上訴后,深圳市中級法院昨日開庭審理此案。庭審上,原告與被告繼續就涉案票券是否拋棄物展開辯論。
當年拾獲票券的趙某出庭作證稱,當年是根據工頭指示,進入待清拆民居中清理垃圾,而在民居中,撿到地上的舊版人民幣。
原告說,根據證言,涉案票券顯然是被作為垃圾拋棄。而被告則提出,在難以認定涉案票券是否拋棄物的情況下,應首先推定為遺失物,這樣才有利于維護原主人的權益。
原告還表示,被告當年是強行從他手中將226張1953年版人民幣收兌的,而且沒有向他支付任何代價。被告方律師回應,收兌證明已經證實,銀行當年已經按1:1的比例向原告支付金額。聽到此話,謝某當即打斷對方律師的話,站起來大喊:“放你×的屁!”法官耐心勸他不要影響庭審秩序,謝某才坐下。
■辯論焦點
舊鈔是否被棄物
收藏專家表示,按照現在的行情,226張1953年版人民幣的價值無論如何都在200萬元以上。為了追回這筆低價得來的橫財,謝某一追就是十年。而他能不能追回這筆橫財,涉案票券被發現時的狀態成了關鍵。
謝某說,證人趙某的證言已經證實,涉案票券是散落在待拆遷房屋中的垃圾堆里,這表明房屋主人在搬遷時,已經認為涉案票券毫無價值,將其作為垃圾拋棄。因此他能合法擁有這批撿回來的票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