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一張1980年版的10元‘錯版幣’,其圖案整體上移。”“我家有張80版的100元‘錯版幣’,上面缺少部分防偽標記。”近日,兩位市民接連向本報展示家中收藏的“錯版”人民幣后,“錯版幣”一時成了市民討論的熱點,晚報不斷接到市民提供“錯版幣”信息的電話。
記者從中國人民銀行揚州市中心支行獲悉,市場上出現的水印倒置、漏印等人民幣真幣其實都是不合格人民幣,不屬于錯版人民幣,真正的錯版幣是不會流通出來的。而揚州市錢幣學會副秘書長陳曉友告訴記者,從他的收藏經驗看,不合格人民幣并無多大收藏價值。
據中國人民銀行揚州市中心支行貨幣金銀科工作人員介紹,不合格人民幣產品主要有蹭臟、折角、裁切偏斜、水印倒置、漏印、重碼等情況,產生的概率在百萬分之一與千萬分之一之間。它與“錯版幣”差別在于:不合格人民幣發生在生產環節,“錯版幣”發生在設計環節,是在設計、制版時出現錯誤。而印鈔廠印制鈔票使用的印版、制造硬幣使用的鋼模等是一個整體,在印制過程中不可能出現錯版的問題,真正的“錯版貨幣”是不存在的。
記者從中國人民銀行官方網站了解到,市場上所謂的“錯版貨幣”是在原有貨幣基礎上,經過人工制作的。如果認真觀察或借助放大儀器觀察,會發現刀切、粘貼、修刮的痕跡。從目前破獲的案件看,社會上確實有一些利欲熏心之人,為牟取暴利,專門制作、兜售所謂“錯版貨幣”。而買賣流通人民幣的行為系違法,市民切勿輕信“錯版幣”,更要慎重收藏、炒賣人民幣。
新聞鏈接
人為制作“錯版人民幣”屬于“故意毀損人民幣”行為,它不但敗壞了人民幣和其他貨幣的形象和信譽,還擾亂了貨幣市場。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第43條規定:“故意毀損人民幣的,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并處1萬元以下的罰款”。利用“錯版貨幣”進行詐騙的,有關執法部門將依法制裁。
來源:揚州晚報
[align=right][color=#000066][此貼子已經被作者于2007-12-25 11:44:49編輯過][/color][/al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