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套人民幣共有7種面額(壹角、貳角、伍角、壹元、貳元、伍元、拾元)、9種版別,其中壹角紙幣有3種版別,貳角、伍角、壹元、貳元、伍元、拾元各一種版別。它是人民幣紙鈔中面額、版別最少的一套人民幣。
在這套人民幣中被藏界譽為現代"幣王"的紙幣有三張,它們分別是:煉鋼工人圖案五元幣,因其高超的雕刻藝術和超前的印制技術而被國際印鈔界公認為"世界紙幣精品";棗紅色壹角幣,是這套人民幣中的第一版壹角幣;背綠水印蝴蝶版壹角券,是這套人民幣中發行量最少、發行時間最短、存世量最少的壹角幣。該幣為三羅馬冠字,七位流水編號,分有水印和無水印二種,名稱為"學生參加勞動"。
由于該幣背面中心防偽線為褐色和綠色套印,看上去像蝴蝶的二個翅膀,因此被收藏界稱之為"綠背、蝴蝶版"。該鈔發行僅1年有余,中國人民銀行即于1967年12月15日開始停止發行,重新發行了背色一致的同圖案壹角紙幣。
由于發行、流通的時間短,加之數量不大,現在水印的"蝴蝶版"在市場上已成為非常少見的品種,配齊大全套必不可少,目前在京、津等地藏市中該幣中水印的挺版幣匱乏,市價已由年初的500元攀升至850元,并取代了"棗紅壹角"幣的領漲地位,而無水印的"綠背、蝴蝶版"壹角幣則仍在280-300元之間徘徊。
三版人民幣的收藏價值
第三套人民幣誕生在我國20世紀六十年代的三年經濟困難時期,是從1958年開始統一設計,于1962年4月10日起開始陸續發行的。印制第三套人民幣原計劃從國外引進高級印鈔機,后因國際關系緊張,前蘇聯拒絕防偽技術外傳使計劃落空。
我國年輕的印制專家李銀根等經過反復試驗,終于設計出我國第一臺一版四色凸版印鈔機和一版四色凹版印鈔機,加上水印鈔紙、油墨和傳統鋼版雕刻技術的成功運用,使我國第三套人民幣一步跨越了25年,進入世界一流水平,其中伍元券這一張被國際印鈔界譽為最佳鈔票。
這套人民幣的"角"券開始一律用膠版和凹版套色印刷,后因市場需求量大,改為全部膠印印刷。"元"幣以上則采用兩面凹印和平凸版接線套線新技術,印鈔紙一律使用專門制造的高級水印鈔票紙,制作油墨所用的高級顏料也完全采用國產產品。
從設計人像個個都表現了新社會勞動人民當家作主人的特點,其藝術性很強,如伍元面值上的人像,正面圖景是一位煉鋼工人,頭戴工人帽,身著工人裝,炯炯有神的眼睛,雙手緊握通火的鋼桿和傾斜的動姿,以及脖子上飄動的毛巾,顯得那么的逼真!加之鈔票上放射狀態的底紋設計,仿佛是熾熱的鋼水迸發出的光芒,人物面前那花團錦簇的"伍圓"及上下深咖啡色的圖案,又恰似鋼鐵熔爐。 第三套人民幣圖案具有時代價值。
人民幣的設計反映出一個國家一定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等主題。當時我國工農業發展的主導方針是以農業為基礎,以工業為指導。因此,第三套人民幣票面設計都集中地反映了這一經濟建設的總方針。在貳圓券上設計為車床工人生產圖,反映工業;壹圓券上設計為女拖拉機手生產圖,反映農業;在伍圓券上設計為煉鋼工人生產圖,反映重工業;拾圓券上設計為人民大會堂及工、農、兵為主體的各族人民的形象,充分表現出各族人民大團結。在壹角券上設計為青年學生參加勞動,反映了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方針,在貳角券上設計為武漢長江大橋,著重反映了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成就。
第三套人民幣具有藝術欣賞價值。第三套人民幣繼承和發揚了我國第二套人民幣的設計藝術及藝術傳統工藝水平,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
從工藝上看,制版精雕細刻,采用機器和傳統的手工相結合,使圖案、花紋線條十分精細流暢,加上油墨本色合理,色彩新穎、明快,票面精致較小,圖案美觀大方,立體性很強,給人一種藝術美的感受。
其次,畫中有詩,詩中有畫,由于采用紙張為自制的固定"天安門"水印,和滿版"國旗五星"水印,貳角、壹角無水印的特造棉纖維紙,使人手感舒適,看過去,圖案結構嚴緊,整個畫面美觀、大方,富有民族風格。如果你將紙幣對光透視,就能看到畫中有畫,富有詩意,內容豐富,使人陶醉,享受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