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套紙幣(除無號紙分幣外,以下所指的第二套紙幣不包括無號紙分幣)的收藏大約始于80年代中后期,興于90年代,開始盛于05年后。第二套紙幣從55年3月開始發行,雖然公布的停止流通時間為2000年,但實際上多數票券在62年第三套紙幣開始發行后,已停止繼續印制發行,并于七十年代就開始回收,其中由蘇聯代印的票券在60年代初已開始回收,大多數約在80年前已較徹底回收,80年后第二套紙幣大多數票券已經不再有流通,也就是說當第二套紙幣的收藏開始時,第二套紙幣早就已被回收,能夠幸存到今天被收藏交易的只是極少量被無意留存下來的紙幣,并且大多數票券是舊品,較新品以上品相的從而更顯得珍貴無比。
我曾經對第二套紙幣的存世量作出一點研究分析,但有人質疑我的分析,其實對于第二套紙幣準確的存世量,任何人都不可能研究出最準確的數據,更沒有人敢張口說自己研究的數據是最準確的,這也是為什么我在對存世量的分析中都用估計大約應該之類的詞來形容存世量的大小多少,但就是這樣的估算,也需要對各方面的了解研究才能分析出來,并非是一個簡單的猜測,第二套紙幣的存世量究竟在多大的范圍,結果肯定跟實際的存世量存在誤差,數據的結果只能是較接近實際的存世量數據。對于第二套紙幣的存世量研究,需要對收藏品市場有較具體的了解,對第二套及同類型紙幣的收藏需求,交易,收購,市場價值等有較深的了解熟悉,同時對不同類型但具有可比性的其它藏品的收藏交易情況也有較全面的深入了解,才能從中挖掘出較接近實際存世量的數據。當然這樣的數據只是一個參考的數據,對各位有無幫助,則需要自行判斷及考證,我只能盡自己的一分力希望能幫到喜歡收藏紙幣而不了解紙幣收藏投資的人。
![](http://www.coll.org.cn/Files/wang/508.jpg)
有人認為53年10元的存世量為1萬張以上,認為56年 1元,56年5元,53年2元,53年2角及53年1角等的存世量為各有幾十萬張,個人覺得其實這樣的數據是沒有任何根據的猜測,第二套紙幣發行流通于新中國最困難時期,由于當時流通時期歷史環境及收藏環境較差等,存世量不可能會有如此大量,且53年10元從57年發行而64年就開始回收,印制發行流通的時間是第二套紙幣中最短的,也是新中國紙幣中實際使用價值最高的紙幣。估計53年10元的存世量為約1千張左右或二千張以內,甚至于有老專家估算它的存世量為數百張.市場上在交易流通的大多數是較舊品,全新品絕少見,貨源也主要在極少量有實力的幣商中,全新品的市價已高達十多萬,連舊品的市面上價也在數萬元以上(一般人已連一張舊品也難以問鼎)。舊品的市場價值變得非常明顯,同時也證明了53年10元的存世量極稀少。當然還可從更多的研究中分析出53年10元大約的存世量范圍。如同是收藏需求非常熱門,收藏價值也較高的連體鈔中,于99年發行,發行量為1萬套第四套整版連體鈔,發行量非常少,且張張都是全新品,現市價不過二萬元內一套,并且整版連體鈔一套內是有數張不同版別的整版連體鈔,發行量都是同為1萬張,如果53年10元的存世量為1萬張以上,它的市價不可能與同類型紙幣的價值相差太遠,一張全新品的價值已經是高出整版連體鈔一套的六七倍以上,連53年10元的一張舊品的市場價值也遠高于一套整版連體鈔,可見53年10元的存世量是何等的稀少。另外,如與紙幣具有可比性,收藏影響深厚,收藏基礎廣泛,收藏價值較高的六七十年代郵票中,梅蘭芳小型張對新中國郵票的市場價值走向影響非常大,梅蘭芳小型張發行量為二萬張,估計存世量約為數千張或萬張內,但市價也不過3萬多元,如果53年10元的存世量真是萬張左右,那么發行量年代相差較近,發行量本身就很少,存世量也較稀少,收藏基礎還較深的梅蘭芳小型張為何市價遠低于53年10元,說53年10元的存世量是萬張以上,是沒有根據的亂猜。而且六七十年代及八十年代發行的郵票的存世量相對應比較,明顯比同時期發行流通的第二套及第三套紙幣的存世量大,但市場價值相對應對比卻高于第二套及第三套紙幣的市場價值,這主要是新中國郵票的本身的收藏歷史比新中國紙幣的收藏歷史較長很多,收藏基礎深厚的原因。綜合以上分析,53年10元的存世量估計范圍誤差應該不大。同時也從則面反映出53年3元及53年5元的存世量范圍約在數千張或1萬張左右,全新品以上更少。而另外海鷗水印的存世量也相當稀少,估計與53年5元的存世量差不多,海鷗水印的發行量可能是第二套紙幣中最少的,只印制發行了極少量的正常編號,但市價卻明顯比53年5元較低,海鷗水印的市場價值也曾經長期低迷,主要是當時認識到它的收藏價值的人非常少,如今雖然引起重視,但收藏的人及認識到它的價值的人仍然不多,價低也是暫時的現象。估計第二套紙幣四大珍品由于存世量極稀少,收藏的人繼續增多,市場價值還會有較大的升值空間。
在第二套紙幣其它票券中,紅1元由于當時發行后發現本身的質量問題,被提前停止繼續印制發行,估計存世量為3萬張至5萬張左右,紅1元的市場價值在07年初前,也長期偏低,如今當收藏需求量達到存世量的界線后,升值至合理水平是自然的現象。如連體鈔中發行量為5萬的50周年三連鈔,市價也與紅1元接近。另外認為56年 1元,56年5元,53年2元,53年2角及53年1角的存世量為等各有幾十萬張存世量的觀點也是沒有理由的想法,56年1元,53年2元,56年5元,53年2角,53年1角的存世量估計約在十萬張左右,二十萬張以內,其中又以2元的存世量較少一點,而53年5分有號的存世量約在二十萬左右,另53年5角是第二套中流通時間較長的票券,在八十年代初還可見有流通,存世量可能有數十萬,其中5角深版較淺版的存世量少。作為印制相當精美,印制水準極高,存世量稀少的一套紙幣,收藏的人還會大量增多,但第二套紙幣作為不可再生的有限資源,它的存世量稀少限制了它的收藏前景發展,注定了只能成為少數人珍藏的藏品。
目前第二套紙幣又繼續了升值的輝煌,作為存世量非常少,收藏需求不斷增多的一套紙幣,升值是很自然的市場結果,但在收藏紙幣的同時大家不應該過多關注它的市場價值走向,紙幣本身的收藏價值及意義也是它的市場價值所不能衡量的,當然作為熱門存世量稀少的藏品,它的升值是必然的。目前幣市上不少人在投資第四套紙幣,但第四套紙幣多數票券存世量非常大,只有極少量具有較高的收藏投資價值,喜歡紙幣收藏的人應該更多地關注存世量稀少的第二套及第三套紙幣,對第四套紙幣的投資要注意存在的市場風險,千萬不可大量投資。
通過不斷的學習積累,認真考證別人的觀點,論證自己的研究發現,每一個喜歡收藏研究紙幣的人都有可能成為紙幣收藏的專家。以上是個人的研究分析,只作為參考 。
來源:博凱郵幣卡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