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拍賣導報 蔣 平
上初中的時候,我收到過一張品相很好的1962年版“背綠”的一角幣。當時感覺挺好玩,單從背面看,除了“1”字之外,“背綠”的圖案與兩角幣的背面別無二致。只有翻看正面,才知道原來是一張一角幣。
“背綠”在教室里傳閱了整整兩天,同學們都對圖案嘖嘖稱奇。那時我的零花錢相當有限,在很多同學都說可以以假亂真當兩角錢用時,我還真的動心了。因為我早就相中了書店里一本連環畫,影印版《智取武虎山》,定價二角六分,如果趁亂用這張“背綠”,不僅可以買下連環畫,而且還多得四分錢!
第二天,按預定計劃,在人流高峰之時去買連環畫。果不其然,收銀員根本不及細看,將我背著面的兩張鈔票扔進柜里,順手找給我兩枚2分硬幣。拿到連環畫的那一刻,我大氣不敢出,幾乎是三步并作兩步跑出了書店。
然而,與“背綠”的故事并沒有就此結束。兩年以后,我迷上了收藏,一看市場行情,好家伙,“背綠”當時的收購價是五角四,相當于兩本連環畫,我連呼虧大了。更要命的是,由于當時不懂收藏,沒去研究水印的圖案,說不定那是帶“空五星水印”的,那可是稀世的珍品呀。即便如此,就是普通無水印的“背綠”,價格扶搖直上,至今已超過兩百元。
后來的日子里,我一直沒遇見過品相好的“背綠”。可以這么說,生命中某此藏品,自己與之交往、包括邂逅的機會僅有一次。好東西人人都喜歡,而能夠真正擁有它們的,除了那些經濟上的實力派大腕之外,我認為更重要的一點,就是收藏者的獨到眼光和當機立斷的果敢。
好在,我用“背綠”購買的那本影印版《智取威虎山》,品相一直保持得不錯,到后來居然也成了珍品。望著它僅次于“背綠”的價格,終于找回了一點心理平衡,也算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