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生錢”是許多人夢想的理財境界。近日,北京萬家馬甸郵市的郵幣卡三大板塊均發生了很大變化。隨著第二套人民幣紙分幣(1953年版5分、2分、1分紙幣)的退市,其價格也應聲而漲。一些收藏者不失時機地將目光瞄準這些紙分幣。
錢幣板塊在寂寞了幾年之后終于發力,錢幣、流通紀念幣、紙鈔的暴漲引起了市場上各個方面的關注。在去年中國嘉德春拍中,第二版人民幣全套13枚,整體品相九五至全新,其中叁圓券為八五成新,成交價為38500元。而到了今年上半年,第二版人民幣全套的價格已經急劇上漲到15萬元。不少業內人士認為,人民幣收藏已進入上升期。
“錢”景無限
近日,停止流通的第二套人民幣的五分、兩分、一分紙幣是1955年3月1日正式發行的,隨后發行的三套人民幣都沒有再發行新版紙分幣,而一直沿用第二套紙分幣。現在這套紙分幣已經歷半個多世紀,是中國使用年限最久的紙幣。據央行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06年5月31日,第二套紙分幣在全國市場的流通量僅為6.3億,占流通中人民幣的0.02%,其中大多數處于沉淀狀態并且殘損程度較高。結合自己多年的收藏經驗,中郵網首席執行官、資深錢幣收藏家李國慶先生介紹說,目前這三種紙分幣市場上存量很大,但只有品相好、全新且成套的紙幣在收藏方面才有升值的可能。
中國歷代的錢幣,從商周秦漢至今,蔚為壯觀,儼然可成展覽會格局。但與其他收藏不同,人民幣本身獨有的流通功能,使得舊版人民幣的收藏有了特殊意義。
從建國以來,至今先后發行了5套人民幣。新中國第一枚人民幣是1948年10月開始印制。1948年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正式成立,同日發行人民幣。習慣上,人們將1948年10月開始發行至1955年5月10日停止流通的人民幣稱為第一套人民幣。第一套人民幣由于停止使用時間已長達近50年之久,其間又經歷了“文革”等多次政治運動,因此收藏者留存下來的已經不多,由于不少是珍品,觀賞、紀念、珍藏、投資價值與日俱增,受到知名拍賣行和文物收藏家的特別青睞。
第一套人民幣中一萬元面額,有牧馬圖和駱駝圖(有維文)兩款。其中,1951年5月17日發行的一萬元牧馬圖案幣(有蒙文),在1997年一次文物拍賣會上,出價就已高達5萬元,而現在的市場價已經飆升至60萬元一枚。
![](http://www.cnarts.net/cweb/news/2007-04/2007-04-26/1488_691.jpg)
人民幣收藏在1997年曾有一個大行情,價格漲到很高,隨后進入一個相對低迷的時期。李國慶介紹,最近幾年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投資理財需求快速增加,人民幣收藏開始進入又一個大行情,目前,市場上第三版紙鈔方面,1分錢市價8分錢;2分錢市價0.2元以上;5分錢上升到1元以上;10元鈔上升到35元;1角紙鈔(棗紅)2500元;1角紙鈔(背綠)1500元,背綠有水印的18000元。
第二版紙鈔方面,10元大紙鈔(工農像)從2萬元上升到10萬元以上;我們紙幣發行史上唯一發行的3元面值紙鈔從2700元上升到3萬元一張。 “以前有意識收藏人民幣的人并不多。股票市場雖然收益高見效快,但波動太大,風險也高,而收藏人民幣不僅有經濟價值,而且可以增添生活樂趣,如果再懂得一些投資竅門,那么人民幣的投資獲利能力比投資股票要大得多。”李國慶說。
人民幣中的翹楚
不少人都以為,只要是舊版的人民幣都很值錢,其實不然。專家介紹,每套人民幣都有幾張被稱為“珍品”的特別值錢,它們的價格占到整套幣值的七八成;而單張的其他券幣與“珍品”相距甚遠,如第二套人民幣中加長版的拾元人民幣。
按照當時的生活水平,10元錢相當于一個三口之家一個月的生活費,因此10元幣發行得很少,保存下來的更少,現在這枚市價已漲到10萬多元一張。由于當時我國的造幣防偽技術還不成熟,這第二套人民幣中的3元、紅5元、加長10元都是前蘇聯印的,有其特殊的歷史意義,尤顯珍貴。
另外,第三套人民幣從1962年4月開始發行,直到2000年7月退出流通市場,前后共流通了38年,是現有的五套人民幣中流通時間最長的,也是我國首次完全獨立設計、印制的一套紙幣,記載了一段特殊、寶貴的歷史。第三套人民幣有壹元、貳元、伍元、拾元四種主幣和壹角、貳角、伍角三種輔幣,共7種面額,全套合計18.80元,9種版別。
其中1角券便有3種版別,并可以細分為9種。第三套人民幣的主景表現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成就、新風貌,角券分別是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武漢長江大橋、紡織車間等畫面,元券分別是女拖拉機手、車床工人,煉鋼工人、人民代表步出大會堂等畫面。
其中1962年版的“背綠水印”一角券最為珍貴,被人們稱為第三套紙幣中的“幣王”,目前市場價值已達萬元以上。背綠壹角券設計于1962年,正面圖案是“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背面圖案為墨綠色菊花圖案,看上去活像一只展翅的蝴蝶,故有人稱之為“蝴蝶券”。該幣于1966年1月10日發行,因為其背面顏色與同時流通的貳角紙幣相近,容易引起混淆。發行僅一年,人民銀行就決定將之收回,并于1967年12月15日又發行背面顏色為醬紫、橘黃色的壹角券。
由此,背綠壹角券成為第三套人民幣中發行量最少、發行時間最短、存世量最少的紙幣。由于印制時印鈔紙的不同,背綠壹角又分為五角星水印和無水印兩種版別,其中帶五角星水印的發行量最為有限,因此便成為了壹角紙幣中最珍稀的紙幣。
李國慶介紹,從收藏角度來看,在目前已發行的5套人民幣中,前三套人民幣已相繼退出流通領域,其中,第一套人民幣由于年代久遠,存世量少,目前市場價在150萬元開外,收藏不易。而第二套人民幣由于開發較早,很多收藏家早已開始有意識地收藏,一般收藏者也較難找到好的藏品。
所以收藏第三套人民幣可以說是初涉人民幣收藏者的較好選擇。另外,雖然目前第四套人民幣央行還沒有正式宣布退出流通,一些券別還在繼續流通,但從銀行角度來說已經是“只收不付”,因此一些有投資眼光者已開始收藏了。其中1980年版的50元券的市場價格已經漲到250元~300元一張了。
小硬幣大身價
隨著鋁質硬分幣市場需求量越來越少,硬分幣目前已“淡出”市場流通,極為少見。因此,鋁質硬分幣越來越受到錢幣收藏者的青睞。但要從一麻袋中翻出珍品并不容易。真正有價值的是鋁質分幣里五枚特殊的分幣,它們被稱為“五大天王”。分別是:1979年、1980年、1981年的5分硬幣,1980年的2分硬幣,1981年的1分硬幣。這些分幣發行量很小,而且沒有在流通市場上流通過。
當時的中國人民銀行發行這五枚分幣,是做成紀念冊向境外出售的,所以說在國內很難見到“五大天王”。比如說,1979年的5分硬幣,是與1979年發行的所有分幣制成一個紀念冊的,原則上收藏市場中不會出現零散的“五大天王”分幣。在上個世紀90年代,收藏市場上偶爾能見到“五大天王”紀念冊,開價是1000~1500元,現在基本上見不到了。
李國慶提醒想要入門的新手,由于舊版人民幣涉及的專業知識較多,有不少還需要先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再從中選擇升值潛力大的幣種,投資者要謹慎入市,防止買入贗品。還特別要注意幣面的品相。按品相分類,人民幣可以分為全新、十品、九品至四品等8個檔次。其中全新最好,是指票面清潔堅挺,未流通,四邊完整直角,而四品屬于最低級,指嚴重損毀,票面有較大缺片和孔洞,屬于四品的人民幣除非是極其稀有的品種,否則都不宜收藏。
從價格看,不同品相的人民幣價差很大,以全新和八品的來對比,價錢都可能差一倍多。所以收藏和投資人民幣,首先要多學習,多揣摩,多向專家請教,其次是選擇有信譽、有實力的錢幣商購買,這樣可以少走彎路,既能保值增值,又能增添生活情趣,可謂一舉兩得。
來源:精品購物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