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時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邊區軍民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奮發圖強,戰勝了1941年至1942年的嚴重困難,使邊區政治、經濟、軍事明顯好轉。面對邊區一片大好形勢,國民黨內的頑固派極度恐慌。1943年3月,蔣介石拋出《中國之命運》一書,為其發動第三次反共高潮制造輿論準備。6月,頑固派趁共產國際解散之際,唆使特務冒充民間團體,叫囂“解散共產黨”、“取消陜甘寧邊區”,并于7月調集國民黨軍隊60萬人包圍邊區,準備用閃電戰襲擊延安。同時,國民黨頑固派還在其操縱的國民欲來風滿樓的形勢下,中國共產。黨采取果斷措施,一方面及時揭露國民黨頑固派破壞抗戰,進攻邊區的圖謀;一方面動員邊區軍民做好防范準備,堅決保衛邊區。在全國人民的共同聲討和一片譴責聲中,第三次反共高潮被徹底粉碎。
從1943年至1944年上半年,中國抗日戰場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節節勝利的鼓舞下,出現了轉為戰略反攻的大好局面。但由于邊幣發行過、猛,使用分配不合理,出現了比例失調的現象。以1943年為例,生產投資占發行總額12%,貿易周轉占16%,財政周轉占71%,金融周轉還占不到1%。結果,邊幣回籠放慢,物價上漲,鹽和土特產走私嚴重,致使邊區財政支出大為增加。在這期間,雖然西北局采取了“大吞小吐”的方針,但效果并不明顯。1944年3月,召開高干會,檢討財經工作,做出了“穩定金融,提高邊幣”為主的工作安排,起到了回跌物價的效果。為了繼續穩定邊幣,西北財經辦事處在1944年5月23 日第五次會議上,做出了“關于發行商業流通券的決議”。決議指出,發行貿易公司商業流通券,其目的是為了打擊法幣,整理金融,活動市面。做到以流通券代替邊幣的市場流通,而將邊幣逐漸收回至一定程度后,再以新邊幣收回流通券,今后須用全力支持流通券和邊幣的信用,無論何人不得搞亂金融,使邊幣跌價。為了保證貿易公司商業流通券順利發行,決議還提出了縮小票幣面額,提高幣值,以25%的發行額為銀行儲備金等有利措施。經過一個多月的積極籌備,陜甘寧邊區貿易公司商業流通券于7月1日在邊區正式發行。
為了使公眾盡快了解發行新幣的目的,樹立新邊幣的權威,流通券背面均印有告示,告示內容為:一、此券業經陜甘寧邊區政府批準發行,并布告全邊區境內所有納稅交易還債等一律通用。二、此券規定每元當陜甘寧銀行票幣20元,并得與陜甘寧邊區銀行票幣互相兌換。三、此券的貿易公司及其所屬西北土產公司、光華、鹽業公司、運輸公司、南昌公司之全部財產作為基金,并由陜甘寧邊區響。四、此卷得照章兌換法幣,其兌換率事宜概由陜甘寧邊區銀行總分之行及其所屬貨幣交換所代理之。
新邊幣的發行,產生了十分積極的影響。一是扭轉了社會上對邊幣貶值的印象,利于穩定金融和物價;二是縮小了面額,提高了幣值,有利生產、方便貿易、簡化點鈔及記賬手續,提高了工作效率;三是提高了與法幣的比價(即1元流通券折合法幣2元),政治上影響較好;四是明確印有以西北土產等公司全部財產作為基金,并由陜甘寧邊區銀行給予保證的做法,更能博得人民群眾的信任,便于迅速流通。實踐證明,“流通券”的發行,完全達到了預期目的,為邊區軍民贏得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以及后來不斷擴大解放戰爭的勝利成果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陜甘寧邊區貿易公司商業流通券從1944年開始發行,到1948年1月停止,共發行12種面額、15個品種。1944年至1945年發行的品種,比較稀缺,但由于鈔票系由邊區自己生產的馬蘭草紙印制的,因此經過流通而保留下來的流通券,品相都不太好。可能就因為在世的流通券品相不太好,使我能一次收集到3個品種。
那是1999年的春天,天氣窄暖還寒,由于天還沒大亮我就來到了潘家園舊貨市場,借著手電筒的燈光看見一個人拿著幾枚紙幣,正在和賣者侃價。我湊上前去,買幣者我見過面,是一位專門經營紙幣的專業戶,由于天沒大亮,所以我站在那兒并沒有引起他的注意。只聽買幣人說“品相太次了,50元錢一張還不行”,賣幣人冷冷地說:“50元一張,你拿來我要。這是邊區幣,在我們老家50元錢也買不來呀!”這時,,我才發現那幾枚紙幣。竟是陜甘寧邊區貿易公司商業流通券。凡是買紙幣的人都怕有人盯著看。于是,我不動聲色地離開他什們,躲在一邊觀看他們討價還價。過了一會兒,只見買幣人把紙幣往地下一放,站起身走了。我不由得心里一喜,急忙走過去,把那3枚紙幣拿到手,開始詢問價格。賣幣人說:“100元錢一張”。我問:“少多少錢不賣?”,賣幣人看了我一眼說:“你要全要,80元錢一張,再少就別買了”。這時,我見先前買幣的那個人又走過來了。于是,急忙把錢遞了過去。就這樣,我一次收集到3枚陜甘寧邊區貿易公司商業流通券。
后來,我總結,收集紙幣要看是什么品種,有的品種盡管品相差些,也不能輕易錯過機會,否則失之交臂后悔晚矣!再說,用馬蘭草紙印制的紙幣,經過這么多年,能有多少好品相的呀!
來源:《金融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