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套人民幣 |
|
1948年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成立并開始發行人民幣。習慣上,人們將開始發行至1955年5月10日停止流通的人民幣稱為第一套人民幣。這套人民幣的面額分別為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200元、500元、1000元、5000元、10000元、50000元,共12種,版別62種,其中:1元券2種、5元券4種、10元券4種、20元券7種、50元券7種、100元券10種、200元券5種、500元券6種、1000元券6種、5000元券5種、10000元券4種、50000元券2種。由于當時通貨膨脹嚴重,物價高漲,因此,這套人民幣沒有發行輔幣,也沒有發行金屬貨幣。 這套人民幣最早設計的票版上有毛澤東像,但毛主席不同意在鈔票上印他的像。他說,票子是政府發行的,不是黨發行的。我現在是黨的主席,因此不能在票子上印我的像,將來當上政府主席再說吧。1949年10月,毛主席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后,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南漢宸曾當面請示毛主席:人民幣上能否印毛主席像。毛主席還是不同意,他說,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嘛是當上了,但當上了政府主席也不能印,因為進城前我們開會(七屆二中全會)已作了決議:禁止給黨的領導人祝壽;禁止用黨的領導人的名字作城市、街道、工廠和建筑物的名稱及地名,以保持艱苦奮斗、謙虛謹慎的作風,制止歌功頌德、防止驕傲自滿的現象。因此,在毛主席生前,人民幣上始終未印他的像。 這套人民幣上"中國人民銀行"六字是董必武應南漢宸之邀題寫的。當時,董必武是華北人民政府主席。 由于這套人民幣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發行,因此,它上面沒有國徽圖案,其他的幾套人民幣上均有。 這套人民幣至1950年8月停止印制。由于新中國成立后,采用公元紀年,因此后期設計印制的人民幣上不再有"中華民國三十八年"等年版號字樣,而全部采用公元紀年表示的年版號,且在一張鈔票上用阿拉伯數字和漢字兩種文字表示,如"1951"、"一九五一年"。 這套人民幣采取多地區分散設計、制版、印刷和分地區就近發行的辦法,因此缺陷較多。主要是內容繁雜,主題思想不突出、不明確,圖案既有反映工農業生產的勞動場面,也有反映交通運輸的場景、名勝古跡等等;鈔票種類多,面額種類差別大,最小面額為1元,最大面額達50000元;印刷技術各異。從石版、凸版、膠版、凹版到膠版、凹版套合均有,油墨、紙張就地取材,導致印制質量參差不齊,有的鈔票相當精美,有的比較粗糙。從整體上來說,防偽性能較差。 第一套人民幣的發行,清除了國民黨政府發行的各種貨幣,結束了
| | 1950年50000元 | | 1951年500元 | | 1953年5000元 | 中國近百年外幣、金銀在市場流通買賣的歷史,促進了人民解放戰爭的全面勝利,在建國初期經濟恢復時期發揮了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