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9月27日,國內新聞媒體公布了一條消息:經國務院批準,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從2007年4月1日起停止第二套人民幣紙分幣在市場上流通。
此消息一出,立即引起藏界和錢幣市場的關注。不少人在報刊、網站上刊發文章,有的說,紙分幣退出流通,必然凸顯其收藏價值;有的說,紙分幣流通時間長達50余年,消耗太大,存世量己不很多,現在收藏正當時;還有的人介紹8分幣(指3枚紙分幣面值)己升值到百元以上,達到其面值的千倍以上。
情況果真如此嗎?我認為對上述說法,必須做具體分析,絕不能盲目追風。
第三套人民幣中的紙分幣,自1955年3月1日發行以來,己歷時半個多世紀,這確實是不爭的事實,但這組紙分幣在發行過程中,卻存在著兩個不同的階段。從1953年到上世紀80年代初期,發行的紙分幣全部印有羅馬冠字頭和7位阿拉伯數字,俗稱“長號碼紙分幣”。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紙分幣發生了微小的變化,即取消了7位阿拉伯數字,只保留了羅馬冠字頭,俗稱“無號碼紙分幣”。在這里,還有一點要說的,就是這種無號碼紙分幣,也有三字冠和二字冠之分。壹分券稍早些發行的是三字冠,稍后發行的是二字冠。而貳分、伍分券則只有三字冠。
從以上情況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第二套人民幣中的紙分幣,由于發行的時間不同,品種差別不同,消耗量不同,因而存世量也不同。存世量多少,往往決定著收藏品的市場價格,這是誰也不能否認的!
由于長號碼紙分幣發行時間較長,磨損較多,加上流通期間正處在計劃經濟時期,人們收藏意識不濃,故長號碼紙分幣全新品相的存世量相對較少。物以稀為貴,因此,其市場價格一直高于無號碼紙分幣。目前,3枚全品相長號碼紙分幣的市場價格在百元上下。隨著第二套人民幣紙分幣退出流通領域,長號碼紙分幣的價格還有一定的上升空間,但它畢竟不是稀缺幣,收藏者不必花高價去刻意追求。
進入上世紀90年代以來,由于人們發現無號碼的紙分幣羅馬冠字種類繁多,開始有人研究這類紙分幣的發行規律,并著手收藏不同羅馬冠字的紙分幣,應該說這也是很有意義的專題收藏。2000年前,收藏這類紙幣的專家披露,他們已經收集到的壹分券冠字的有323種(其中三字冠的234種,兩字冠的89種)、貳分券冠字的有129種,伍分券冠字的61種,合計無號紙分幣共有冠字513種。2004年有人又宣稱己收集到517種。
由于無號碼紙分幣,是由不同印鈔廠印制的,又是在不同地區發行的,因此全部收集到所有冠字號碼的紙分幣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最早發行的三字冠紙分幣,由于當時很少有人刻意收藏,故收藏到早期發行的品種相對比較困難。從收藏品種難度上考慮,能收集到一套較為齊全的冠字號碼的紙分幣,也絕不是一般人能夠辦到的。從目前來看,這套紙分幣的價格想來不會低于千元。
然而,話要分兩頭說,如果不是收集整合成大全套冠字號碼紙分幣,而是品種單一且存世量大的冠字號碼紙分幣,則不會有多大的收藏價值。因為這類紙分幣存世量太大了,筆者曾見有人囤集若干麻袋紙分幣,不信,你可以到郵幣卡市場親自調查研究一番。
第二套人民幣中的紙分幣,將要退出流通領域,無疑會增添人們收藏人民幣的熱情。但收藏過程中,一定要頭腦清醒,切勿盲目追風,人云亦云。近日,就發現有些人故意混淆長號碼和無號碼紙分幣的區別,誘使一些人上當受騙。對此,我們更應該提高警惕,不給這些騙子以可乘之機。
金融時報-金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