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銀行儲蓄利率下調,錢幣市場日漸興旺,錢幣收藏隊伍也日益龐大。那么,如何收藏錢幣?
1.學習和掌握有關錢幣方面的基本知識
只有掌握一定的錢幣知識和信息才能確定錢幣的集藏范圍,分類別、有重點地進行收集。到市場購買時,只有了解它的歷史背景及其價值,才能清楚錢幣要價是否合理,鑒別真偽,以防吃虧上當。
2.古錢豐富多彩,善選品類
第一,從時間上選擇。歷史悠久或年號短暫的鑄幣,如五代十國的開平通寶、天成元寶等都是無價之寶,清代的祺祥通寶,俗稱"短命錢",也相當珍貴。
第二,從鑄造和存世的量上選擇。如元代蒙古人人主中原,鑄幣稀少,甚為難得。
第三,從鑄造的幣材上選擇。紅銅幣多為上品,白銅幣多為母錢或近代機制錢,而清代黃金亮色的幣材多為優質佳品。
第四,從錢幣的形狀選擇。褲布、刀狀、腰牌、方孔橢圓、圓孔錢等形奇意殊,很有價值。
第五,從幣文背書選擇。篆、隸、草書、瘦金體與背標日月星云、背書漢文字等均值得收藏。此外,合背、錯牌異品也稀少難得。
3.人民幣收藏,注重珍品
第一,收藏制版技術精美的人民幣。我國發行的第三套人民幣中有一張5元券,其正面是煉鋼工人正在專心致志地煉鋼,人物栩栩如生,整個圖案雕刻刀法流暢,線條生動有力,被國際印鈔界公認為紙幣中的精品,屬收藏之佳品。
第二,收藏市場流通中難以尋覓的人民幣。1948年12月1日,我國發行12種面額62種版別的第一套人民幣;1955年3月1日發行11種面額13種版別的第二套人民幣,目前都已停止流通,市場極為少見,已成為集幣市場上的珍品。
第三,收藏面值少見的人民幣。在1955年3月1日發行的第二套人民幣中,有一種深色的叁元券,正面團案為井岡山,背面團案有漢、維、蒙、藏四種文字。這是我國前后共發行的四套人民幣中惟一面值為叁元的人民幣,它是由前蘇聯代印的。這張人民幣在1964年4月14日回收,同年5月15日停止收兌和流通使用,現存世極少。
4.紀念幣收藏,講究品相流通紀念幣發行時間短,其面值同人民幣是等價的。它的價值不在于文物和幣材的價值,而在于手工藝與紀念意義。由于紀念幣發行量少,造型精美,而集幣大軍需求日增,致其身價百倍。收藏紀念幣至關重要的是講究品相,品相越好,價格也相對較高,增值的速度也較快。如有磨損或流通痕跡的紀念幣價值便低很多,文字圖案不清、碰傷嚴重的紀念幣則最好不要收藏。